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10-26 04:29:15
日報

精神健康|關注情緒 避免中年抑鬱

分享:
關注情緒 避免中年抑鬱

關注情緒 避免中年抑鬱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年齡」是眾多疾病中可靠的預測因子。最近,香港大學內科系、藥理及藥劑學系兩位學者,分析了千多名「難治型抑鬱症」患者的資料,發覺中年人士可能是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高危群組。

 港大醫學院內科系、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李雪博士,以及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博士研究生陳健宜表示,「中年危機」的概念早在1965年由精神分析學家Elliot Jaques提出,指人到中年(即約40至60歲)時可能遇到突然而急劇的心理轉變,並伴隨著快樂和滿足感的流失。

Ad Block
港大醫學院 李雪 陳健宜

李雪(右)及陳健宜(左)。

中年人易成高危群組

「壓力通常源自竭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與日漸成長的子女溝通的隔膜,及維持家庭財政的責任等,尤其身體正處於一個『生理脆弱之窗』(biological window of vulnerability),各種長期病漸漸湧現並加重醫療、財政和精神負擔。」李雪強調,遇上中年危機並不等於有精神疾病,但若然沒有足夠心理和社會支援,負面情緒可能日積月累,使中年人士成為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高危群組」。

中年群組支援或不足

今年3月,李雪帶領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學術機構,於《刺針區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發表了一項研究,探討難治型抑鬱症的發生率、併發症和致死機制。「最近我們提取了同一數據庫中1,479位難治型抑鬱症患者,分析他們的年齡分布,發現接近一半(47.4%)患者年齡集中於40至59歲之間,顯著高於該年齡層在全港人口所佔比率(35.4%)。」

Ad Block

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死於外因的難治型抑鬱症患者,平均年齡僅為38歲,正值支撐家庭、貢獻社會的盛年。李雪表示,「這些簡單卻驚人的數字,意味著抑鬱症和它的影響較常見於中年階段,亦令人思考:這是否與中年危機帶來的獨特心理轉變相關?而社會給中年群組的關注和支持又是否足夠?」

羞於啟齒無從求助

陳健宜指出,在中年階段經歷精神疾病,不但會增加非自然死亡的風險,若精神疾病慢性發展下去,也會帶來更高的身、心併發症風險,以及各種慢性而長期的醫療和心理負擔。「加上作為家庭或社會的主要生產力,他們大多處於為工作拼搏的關鍵歲月,此時情緒病的出現,也許會使他們在親友和同事面前羞於啟齒,無從求助。尤其現時社會上普遍仍對精神病患者懷有偏見,旁人的眼光或許比起疾病本身還要令人難受。」

Ad Block
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

作息定時,培養運動習慣,充足睡眠,有助情緒健康。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