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31 07:30:00

香港調查:七成白蝕患者對治療失望放棄 新藥助患病十年患者恢復膚色重燃希望

分享:
香港調查:七成白蝕患者對治療失望放棄 新藥助患病十年患者恢復膚色重燃希望

香港調查:七成白蝕患者對治療失望放棄 新藥助患病十年患者恢復膚色重燃希望

白蝕症影響本港約1%人口,患者皮膚出現奶白色斑塊,雖然不痛不癢但對外觀造成重大影響,而且傳統治療效果參差,令不少患者沒有接受治療,或放棄治療。幸而近年出現針對白蝕症的新藥外塗JAK抑制劑,使用24星期後約半數患者可最少改善50%,成為患者恢復原有膚色的新希望。
 

免疫系統攻擊皮膚黑色素細胞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旭強醫生表示,白蝕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皮膚黑色素細胞,令受影響部位變白,形成白斑1。除了外觀問題,過去研究更顯示超過一半(58.7%)患者出現情緒困擾,比常人更易患上抑鬱症2

adblk5

 

傳統治療效果未如理想 患者以為無得醫

影響情緒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傳統治療方法效果未如理想。本港白蝕症病人組織「告白會」早前公布的「香港白蝕患者及照顧者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受訪者現時沒有接受治療,更有超過七成人覺得治療無效而選擇放棄;亦有不少患者以為白蝕「無得醫」。林旭強醫生解釋,這或源於傳統治療效果不太理想,「白蝕是一個很難纏的皮膚病,並非一塗藥膏就立即有很明顯的幫助,所以治療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導致有些患者會覺得難治療,又或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治療方法包括類固醇藥膏、外塗免疫調節劑,以及俗稱「照燈」的紫外線療法。「這些治療需要長時間才開始見到效果,而照燈更加需要配合一星期到診所2至3次進行治療,對於繁忙的香港人,無論工作中或者求學階段的病人,都很難配合。」

 

誤信偏方或使病情惡化

有些患者或見傳統治療無效,便藥石亂投,使用五花八門的偏方,或接受美容院療程。林醫生強調不建議這樣做,「這些偏方並沒有醫學數據證明有效,而且可能會刺激皮膚,甚至引致過敏,繼而令皮膚受損,導致加重白蝕病情,又或出現疤痕的風險。」

 

非類固醇外塗 JAK 抑製劑 逾半患者改善一半以上

本港今年引入了治療白蝕症的新藥非類固醇外塗 JAK 抑製劑——蘆可替尼乳膏(Ruxolitinib cream),就可以幫助患者重拾原有膚色。非類固醇外塗 JAK 抑製劑屬靶向性治療,能夠阻截免疫系統攻擊黑色素細胞,從而讓黑色素細胞重新活躍,令白蝕部位可逐漸回復正常膚色。國際研究證實,使用蘆可替尼乳膏治療24個月後,約50%患者的臉部非節段性白斑指數(F-VASI)改善率達到最少50%3,約三成患者更有75%以上改善3;如果持續治療52周,更逾一半患者的改善率達75%以上3。林醫生提醒,「非節段性白蝕症的白斑會出現在身體左右兩邊不同位置,而且徵狀擴大的風險較高,宜及早處理。」

adblk6

 

十年白斑退減 回復自信

林醫生分享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患者個案,患有白蝕症已經有10年時間,由於白斑出現在面部位置,對她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她曾經接受過類固醇藥膏治療,但因為部分白斑位置貼近眼睛,使用類固醇或使眼皮變薄、增加白內障及青光眼等眼疾風險,類固醇對這患者的療效亦不太理想;因為患處接近眼睛部位,並不適合照燈治療。現時她轉用了非類固醇外塗 JAK 抑製劑約半年時間,皮膚已有改善,白斑沒有之前般明顯;過往經常要用遮瑕膏遮蓋患處,現時使用次數大大減少,心情和自信心也得以改善。林醫生表示,即使患病超過10年,仍有機會讓黑色素細胞重新活躍,只要耐心接受治療,膚色便可以得到改善。 

adblk7
 
林旭強醫生表示,即使患白蝕症超過10年,仍有機會讓黑色素細胞重新活躍,只要耐心接受治療,膚色便可以得到改善。

林旭強醫生表示,即使患白蝕症超過10年,仍有機會讓黑色素細胞重新活躍,只要耐心接受治療,膚色便可以得到改善。

林旭強醫生提醒,病人不要亂用偏方治療,否則或令皮膚受損,導致加重白蝕病情。

林旭強醫生提醒,病人不要亂用偏方治療,否則或令皮膚受損,導致加重白蝕病情。

資料由皮膚科專科醫生林旭強醫生提供

 

參考資料

Chang WL, Lee WR, Kuo YC, Huang YH. Vitiligo: An Autoimmune Skin Disease and its Immunomodulator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ront Cell Dev Biol. 2021 Dec 14;9:797026.

Bibeau K, Ezzedine K, Harris JE, et al.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Quality-of-Life Burden Among Patients With Vitiligo: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VALIANT Study. JAMA Dermatol. 2023 Oct 1;159(10):1124-1128.

3 Tavoletti G, Avallone G, Conforti C, Roccuzzo G, et al. Topical ruxolitinib: A new treatment for vitiligo.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3 Nov;37(11):2222-2230.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