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細價樓成交創12年新高 呢個地區錄479宗變「上車天堂」|樓市數據
今年細價樓表現跑贏大市,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中小型單位上半年樓價跌幅不足0.4%,而大型單位則跌近3%。由此可見,100元印花稅政策對細價樓起推動作用。2025年上半年,樓價400萬元以下的細價樓成交逼近7,000宗,創下12年新高。
原本100元印花稅優惠只適用於樓價300萬元以下的物業,但政府在2025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再出招救市,將門檻提高到400萬元。即是說,只要買入樓價4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單位,印花稅由以前最高6萬元,現在只需要100元便成交,實實在在幫到一班首次置業人士,令他們更易圓「上車夢」。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近年樓價回落,供樓開支好多時都比租樓便宜,反觀租金又愈升愈高,不少市民覺得,與其幫人供樓,不如自己做業主。結果愈來愈多市民選擇由租轉買。另一方面,投資者見到價位吸引,加上市場氣氛好轉,又見到租金回報不錯,自然都「心郁郁」,重拾信心入市,令細價樓市場「旺上加旺」。
逾四分一成交受惠百元印花稅
據中原地產統計所得,上半年全港錄逾2.59萬宗買賣登記,其中6,937宗便屬銀碼低於400萬元成交,等於差不多每4宗成交,就有一宗受惠於100元印花稅優惠。這個比例相比去年同期不足兩成,可見政策刺激效果相當明顯。宗數方面,更比去年同期4,573宗大升逾五成,為2013年錄得10,257宗後的十二年新高。
事實上,過去想用400萬元以下買樓,一直都不容易。如2021年樓價最高峰的時候,上半年成交超過3.5萬宗,但當中只有2,405宗屬400萬元樓下,比例僅6.9%,即是平均15宗成交才有一宗屬細價樓。反映當時供應少、價錢高,市民確實上車難。
一手飆逾3倍 創15年新高
樓價回調,加上印花稅優惠,發展商亦積極推售平價單位,帶動一手細樓價交投。今年上半年就錄得1,331宗400萬元或以下一手成交,較去年同期319宗增加逾3倍,更較2022年36宗大升36倍,創15年新高,可見數字增幅驚人。另一方面,港島區去年上半年僅3宗400萬元以下一手成交,今年上半年卻增至41宗,創該區十二年新高。
以地區計,近年有多個新盤低價開售、或劈價促銷的屯門掃管笏,繼續穩坐「上車天堂」之位,上半年錄得479宗400萬元以下成交,排全港第一。其次是大埔墟及深水埗,分別錄得317及287宗。多個新盤亦針對「百元印花稅」掀起搶客戰,例如旭日國際旗下掃管笏「黃金海灣」錄得304宗400萬元以下成交,為全港最多;而大埔「上然」、元朗「朗天峰」分別錄得243及207宗。西沙「SIERRA SEA」和屯門「凱和山」則分別錄得155及120宗。
荃灣中心83宗二手稱冠
二手屋苑方面,上半年則以荃灣中心最多400萬元以下成交,有83宗,比第二位天水圍嘉湖山莊67宗多逾兩成。
展望下半年,陳永傑相信,市場預期美國今年有機會減息一至兩次,加上本港樓價已連升三周,料步入穩定期,若息口正式見頂甚至回落,買家入市信心有望進一步提升。尤其細價樓市場,需求量不但龐大,而且非常剛性,預計交投動力仍可持續,成為下半年樓市的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