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1-11 06:00:00

【觀察】延後老人福利 世界大勢所趨

分享:
世界各地不少政府正面對「老齡化」問題。

世界各地不少政府正面對「老齡化」問題。

特區政府宣佈由本年度2月1日起,將領取老人綜援的合法年齡由60歲延後至65歲,雖然60至64歲人士仍能申請一般人士綜援,但總金額就會由老人綜援的3,485元減至少2,455元。可以預期削減此項福利必然引來輿論與政客批評鞭撻,而且不止香港,不少歐洲國家的示威動盪根源,都是來自退休福利問題。但事實上,延後退休年齡從來都是世界大勢所趨,問題只在於,特區政府的處理手法明明可以處理得更好、以及市民並不信任縮減了的老人開支會被妥善運用而已。

 

首先我們要問,為何要有老人綜援的設立,以及政府取消的理據為何?事實上若只計生活娛樂開支,老年人的支出理應比年輕人為少。當然在醫療與護老開支方面長者的開銷可以十分驚人,然而這些開支都不是一個月多拿一千元就可以解決的;而政府亦已將醫療與護老以其他措施如醫療券、公立醫院及資助安老院舍等方式解決,綜援本來就與這方面的使費無關。有說這是出於敬老,這方面其實亦已反映在無條件領取的生果金上面──綜援只供有需要人士申請,敬老本來就不應滲混其中。

所以在撇除了各種無關的因素後,剩下來的一個,就是由於老年人已失去了繼續工作能力,他在未來的收入已假設為0,所以理應賦予更多津貼和資助。反過來說,由於年輕人士申請(非殘障、非單親)的一般綜援,是假設他有重投職場的可能性,因此福利條件與老年人相比少上一截、拉遠和最低工資的距離,藉此「激勵」領取綜援人士更積極找尋工作。既然老人綜援與一般綜援的分別在於是否有能力重新就業,所以林鄭以自身超過60歲、卻仍每天工作十多小時為例子,說明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與科學昌明之下,60至64歲人士已很難被歸類為「失去工作能力的退休人士」,雖然冷酷、卻有其道理所在。

雖說目前香港只有2萬5千位60至64歲人士正在領取長者綜援,政府取消往後人士的申請資格,每年大概也只會節省1億左右而已;但目前很多老人福利例如長者乘車優惠、長者咭、醫療券、長生津皆是以65歲為界線,假若政客們如此抗拒調高老人綜援申請門檻,為何又不見有人爭取將這些措施的申請年齡向下調整至60歲?這擺明就是資源分配與政策的取捨問題。再進一步說,支持全民退保的周永新教授,在其最新的退保方案中就建議,無條件領取「老年金」的年齡門檻與香港人均壽命掛鈎──雖然周永新接受訪問指,既然支出不多政府應「格外開恩」,但老人綜援因應人口老化而延後領取年齡,和周永新的政策邏輯並無二致。

Ad Block


施政者認為合理 不代表民眾能接受
當然,政治之所以是一門藝術,是因為即使施政者認為萬分合理,並不代表民眾就能欣然接受。在歐洲國家的示威和騷亂,有不少就是由於削減退休福利而引起的,法國和希臘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即使政治強人如普京,早前因為打算將俄羅斯領取退休福利的年齡延後,就令其支持度一度由78%大跌至56%,並招來30個城市民眾舉行示威,當中更不乏普京支持者。結果普京不得不屈服,將女性退休年齡原訂增至63歲改為60歲。當然俄羅斯的例子是比較極端,因為該國的人均壽命才不過六十多歲,男性更只有57%能活過65歲,政府要求63至65歲後才能領取退休金自然激起民憤。然而放眼世界,美、英、德法等國的退休年齡已延後至67歲,意大利和丹麥更達69歲,香港作為全球有數的長壽地區,跟隨歐美諸國推遲退休年齡也是必然之路。

林鄭將老人綜援的領取年齡延後是有其理據,但一刀切突然「閂閘」卻未免不近人情。其實比較溫和的一種做法是逐年將領取綜援的資格提高,第一年先提升至61歲,第二年再提升至62歲,一直到五年後才全面實施,那就至少予人心理準備接受現實。此外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代表60歲以上人士也必須找尋到合適的工作機會才能適應政策轉變。政府既容許2000年中後入職的公務員延遲退休,那為何政府資助的機構如各間大學,卻只容許2016年以後入職的員工延遲退休,又或是60歲後需要以新的僱傭形式考核,變相給予管理層不予續約而提出解聘的藉口?試問當政府在延後退休的立場上都不能以身作則時,又如何能期望僱主加以配合?

最後,即使有些人如我並不介意政府延後退休年齡,但當然仍有一個前提,就是應該同時提高目前老人福利的水平。但這方面政府只是以津貼富人的「公共年金」作回應,反之庫房多年累積的盈餘卻耗費在各種大白象或超支工程上,如此一來也只會令人覺得,寧願違反政策邏輯,也總比把錢浪費在別處來得好。

Ad Block


文:Henryporter(博客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作者、面書:www.facebook.com/henryporterbabel)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