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10-17 04:30:49
日報

實驗室自動化 提升檢測效率

分享:
實驗室自動化 提升檢測效率

實驗室自動化 提升檢測效率

在醫學診斷上,實驗室化驗是重要的一環,涵蓋血液、化學、微生物、病理組織及分子診斷等不同範疇。隨自動化、數碼病理及人工智能(AI)發展,無論檢測效率和準確度都有所提升,亦有助傳染病的防控,及優化醫療資源的分配。

聖德肋撒醫院組織病理化驗室主管簡志恒醫生表示,實驗室化驗對於疾病診斷十分重要,「以癌症為例,乳癌需要分辨是荷爾蒙受體陽性類型,還是HER2類型,手術後會即時做檢測;肺癌也會做PD-L1免疫染色。化驗的準確度十分重要,因為會影響用藥決定。」

簡志恒認為AI在實驗室自動化上發展潛力巨大。

簡志恒認為AI在實驗室自動化上發展潛力巨大。

提升速度及準確度

現時實驗室已有一定自動化程序,能夠大大提升檢測效率,例如子宮頸癌HPV篩查,結合了柏氏抹片及HPV PCR檢測,由從前的1至2星期出報告,縮短至3天有結果。簡志恒認為,「自動化減少了人手重複工序,不少人會擔心自動化會令準確度下降,實情剛剛相反,因為人手處理大量組織染色需時很長,或使組織『浸』得太長時間,令樣本質素難以保持標準,或使檢測結果有誤。如組織處理步驟由機器自動化執行,除可增加吞吐量,也減少這些誤差。所節省的時間可用於個案討論或者質素控制等,令結果更為準確。」

 

adblk5
賴貫之(中)指實驗室自動化有助縮短檢測時間。

賴貫之(中)指實驗室自動化有助縮短檢測時間。

有助應對疫情

對於公共衛生方面,實驗室自動化也帶來不少好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賴貫之醫生舉例,「即使幾百名病人同時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需要分辨是流感、新冠病毒、鼻病毒等,化驗只需幾小時便有結果,而且可自動生成報告,讓醫生可以及早對症下藥,減低傳播風險。檢測數據也有助預測疫情走勢,及提升病人分流和隔離。」另一例子是新型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可在醫院內爆發,若體弱病人受到感染,可以致命。「它離開人體幾周都不會死亡,傳染風險很高。傳統培養需要2至7天才可知是否耳念珠菌感染,自動化PCR檢測則只需數小時即可確認並處方合適抗生素。院內篩檢數據有助感染控制及追蹤傳播路徑。」
 

實驗室自動化可避免人手處理所出現的誤差。

實驗室自動化可避免人手處理所出現的誤差。

數碼化迎接AI

對於人工智能的引入,簡志恒認為現在仍是起步階段,並未正式臨床應用,「我們現正開始將樣本玻璃片數碼影像化,由於相片需要極高解像度,對於儲存容量的需求很大。幸而現時數碼儲存成本愈來愈便宜、體積愈來愈小,相對儲存玻璃片較有優勢。至於AI,相信再等技術成熟一些,日後就可以利用數碼化影像作分析及風險評估,加強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