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歐耀佳、蘇婉嫻、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主管程德君和鄒有銘昨出席分享救援行動。(林俊源攝)
以色列及哈馬斯達成首階段加沙停火協議,惟歷時兩年的武裝衝突,當地變得一片頹垣敗瓦,人民流離失所。香港紅十字會早前派出6名醫護義工、合共9人次前往戰地醫院支援,曾到當地支援的醫護義工昨分享指,暫時的停火並未緩解當地的醫療資源危機,加沙的人道災難需要世界持續關注。
上月完成第三次加沙任務外科醫生歐耀佳指,目前當地大部分地方因戰火淪為廢墟,逾九成基礎醫療設施遭破壞。加沙當前暫時停火,但戰爭後遺症正浮現。如當地最少有數千人因戰火而截肢,包括大量兒童,這些孩子須裝配義肢才能重新行走;「(這些)兒童會不斷成長,隨著身體發育持續更換義肢。」他亦估計當地有超過千人因傷勢而有人工造口,而所需的造口袋已出現短缺。
除要面對生死一線的炮火威脅,另一名義工醫生、急症科醫生鄒有銘說,最令他感無力與痛心的是當地醫療資源的極度匱乏,而除戰火創傷外,不少病人亦有其他如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曾在資源耗盡下,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未獲適當治療。
香港紅十字會表示,當地除醫療物資及人手不足,亦面對迫切糧食、食水和安全之所等需要;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呼籲各界持續關注加沙的人道狀況,支持紅十字會的國際賑災工作。為喚起公眾關注,該會將到各大專院校舉辦《加沙記憶不忘的呼聲》活動,加深年輕世代深入了解這場遠方的人道危機,共同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