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10-14 18:13:00

香港紅十字會醫護義工赴加沙救援 揭逾千人截肢籲關注人道危機

分享:
左起分別為香港紅十字會義工醫生歐耀佳、紅十字會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主管程德君、香港紅十字會義工醫生鄒有銘。(林俊源攝)

左起分別為香港紅十字會義工醫生歐耀佳、紅十字會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主管程德君、香港紅十字會義工醫生鄒有銘。(林俊源攝)

儘管以色列與哈馬斯已達成停火協議並展開人質與囚犯交換,惟歷時兩年的武裝衝突,已為加沙地帶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戰事至今導致超過6.7萬人喪生,逾九成加沙人口流離失所,更有超過50萬人因饑餓與赤貧而面臨死亡威脅,人道危機日趨嚴峻。香港紅十字會早前派出6名醫護義工、合共9人次往戰地醫院支援,親身見證當地受戰火蹂躪的平民。目前,暫時的停火並未緩解當地的醫療資源危機,香港紅十字會藉此希望各界繼續伸出援手,並持續關注加沙地帶急迫的人道狀況,支持該會的國際賬災工作。

adblk5
左起分別為香港紅十字會義工醫生歐耀佳、香港紅十字會義工醫生鄒有銘、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主管程德君。(林源俊攝) 醫生歐耀佳及鄒有銘分享救援工作的點滴。(林俊源攝) 外科醫生歐耀佳透露,當地起碼有數千人因戰火而截肢,其中包括大量兒童。(林俊源攝) 獲得「南丁格爾獎章」的護士梁偉賢,透過影片回憶加沙當地民眾的傷痛,令他印象深刻。(林俊源攝) 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表示,該會醫護義工的行動,深刻體現了超越疆界的人道精神。(林俊源攝) 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主管程德君醫生感謝義工的無私奉獻。(林俊源攝)

急症科醫生難忘病床下用沙包掩護

醫生歐耀佳、鄒有銘及護士梁偉賢早前親赴加沙,於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戰地醫院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協助照顧與治療當地傷病者。其中急症科醫生鄒有銘於去年赴加沙,對近在咫尺的炮火襲擊與醫療物資的極度短缺有著深刻體會。他回憶在為期六周的戰地醫院任務中,期間隨時待命,爭分奪秒地搶救傷患。「醫院曾在短時間內收逾40名重傷者;我們亦經歷過炮火逼近的夜晚,與同僚躲在病床下用沙包掩護,又或逃進貨櫃避難,直至環境回復平靜才敢外出。」

除要直面生死一線的炮火威脅外,最令他感到無力與痛心的,是加沙當地醫療資源的極度匱乏。他分享,當地許多民眾除了受戰火直接創傷外,大部分病人其實飽受內科疾病困擾,如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但我們只能依靠非常有限的藥物去幫助他們。」他更沉痛地透露,曾在資源耗盡的情況下,眼睜睜看著病人無法得到適當的醫治,部分更是小朋友,這成為他心中一道難以癒合的傷痛。

外科醫生:戰爭後遺症正持續浮現

外科醫生歐耀佳在上月完成第三次加沙任務,他指出,目前當地大部分地方已在戰火中淪為廢墟,超過九成的基礎醫療設施遭到破壞。雖然加沙當前暫時停火,但戰爭的後遺症正持續浮現。他透露,當地起碼有數千人因戰火而截肢,其中包括大量兒童,這些孩子必須裝配義肢才能重新行走。「而且兒童會不斷成長,這意味著他們未來需要接受不止一次的手術,隨著身體發育持續更換義肢。」此外,他估計當地有超過千人因傷而有人工造口,但所需的造口袋已出現短缺情況。

adblk6

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表示,該會醫護義工的行動,深刻體現了超越疆界的人道精神。她強調,每一位義工懷抱著相同的初心,便是盡己所能,拯救每個寶貴生命。為持續喚起公眾關注,該會將於未來數周在全港各大專院校舉辦《加沙記憶不忘的呼聲》活動,旨在促使大學生與年輕世代深入瞭解這場遠方的人道危機,並意識到作為「地球村」一員的責任,共同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伸出援手。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港人「鄉下」竟不上榜(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葡萄牙(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愛沙尼亞(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斯洛伐克(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卡塔爾(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不丹(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匈牙利(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愛爾蘭(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芬蘭(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斯洛文尼亞(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捷克(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瑞士(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奧地利(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丹麥(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新加坡(am730製圖) 2025年最安全旅遊國家|冰島(am730製圖)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