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11-24 04:30:00
日報

珍惜生命|自殺成兒童死亡第二大原因 檢討委員會籲加強生死教育

分享:
委員會共提出59項建議,交予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研究。(鍾式明攝)

委員會共提出59項建議,交予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研究。(鍾式明攝)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第五份報告。(鍾式明攝)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第五份報告。(鍾式明攝)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第五份報告,分析2016至18年間,259宗向死因庭呈報的18歲以下的兒童死亡個案。報告顯示,近四成兒童死於非自然因素,最多人死於自殺,涉及59宗,較2013至15年增逾倍,2017年24名兒童自殺亡亦是近10年最高;主因包括學業、家庭關係和精神健康問題,年紀最小僅10歲。

報告指,死於自然的個案有159宗,其餘100宗非自然個案中,兒童自殺佔最多,有59宗,其次是意外(22宗)及遇襲致死(7宗)。59宗兒童自殺個案中,超過七成兒童或青少年由高處躍下結束自己的生命,最年輕個案僅10歲。

學業問題成主因 輕生者涉沉迷手遊

自殺原因方面,學業佔最大比例,有24宗,其次為家庭關係和精神健康問題,分別有21及12宗。委員會成員鄧振鵬(圖右三)指,近六成個案曾表達輕生念頭,有學生曾向同學或於工作紙表達死亡和重生的意念,但教師沒有及時處理相關暗示;學生經常缺課亦是警號,建議教育局和校方加強培訓教師識別及支援有自殺企圖的學生,於關鍵時期例如升讀中一、成績發布日給予學生多些關注;以及教導學生認真看待同學的自殺徵兆。

鄧又指,有4宗個案涉及沉迷手機或網上遊戲,被家長刪除遊戲或沒收電話等阻止繼續使用,激發自殺。他說,兒童沉迷打機或反映有情緒困擾,試圖逃避壓力,籲家長改善親子關係,了解兒童困擾原因。委員會亦認為學生對死亡有扭曲的觀念,如相信死後可重生或得以延續,建議加強學生生死教育。

至於22宗致命兒童意外個案中,8宗死於交通意外、6宗死於從高處墮下、6宗死於氣管阻塞,其餘2宗分別死於遇溺和懸吊意外。除了照顧者道路安全意識不足、兒童沒有遵守行人交通燈號,部分個案因家裏沒有安裝窗花及疏忽看管令兒童從高處墮下、亦有一名2歲兒童被餵食葡萄鯁死,另有兒童跟隨網上影片練習繩索逃生時,意外把自己勒死。

促跨界別合作 及早介入高危家庭

此外,7名兒童因遭受襲擊而喪生,其中5人被他們的父母襲擊致死,另2人則被陌生人襲擊致死。當中部分個案是由於父母受精神病、情緒影響或濫藥而殺死子女,亦有父母因經濟、婚姻問題選擇與子女一同結束生命。委員會建議加強跨界別和跨部門合作,及早介入高危的隱蔽家庭;亦建議進一步推廣精神健康熱線服務,製作更多宣傳短片,重申兒童的生存權利。

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鄒鳳梅(圖左二)表示,學童自殺原因十分複雜,除了社會和身心理因素,部分可能很突發,難以預計。她表示檢討委員會已把相關建議送交政府各部門,並認同和接納委員會提出的建議,社署將繼續促進跨界別及跨專業的合作,保護兒童。

*從警方死亡調查報告或服務報告識別
#每宗個案可包含多於一個自殺原因

*從警方死亡調查報告或服務報告識別 #每宗個案可包含多於一個自殺原因

珍惜生命|自殺成兒童死亡第二大原因 檢討委員會籲加強生死教育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