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5-23 04:30:45
日報

社區韌性指數錄70分 紅十字會︰港人心理健康挑戰大

分享:
香港紅十字會早前展開社區韌性指數研究。

香港紅十字會早前展開社區韌性指數研究。

極端天氣頻繁,香港會經歷不同災害及危急事故,如強烈颱風等,社區韌性愈強便在災害中愈快速恢復正常。香港紅十字會早前展開香港社區韌性指數研究,得出指數為70分(滿分100),當中以風險管理得88分居榜首,顯示香港在備災減災規劃有良好基礎。但在其他細分項中仍有待加強,該會呼籲各界加強災難應對機制及備災工作,同時強調不能忽略對健康及可持續生活的重要。圖、文:陳穎琳

「香港社區韌性指數」以8個範疇構成,包括風險管理、健康、基本需求、經濟機會、基礎設施及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社會凝聚及連結性,透過政府公開資料及國際數據等作初步評估,結果首個香港社區韌性總分為70分。在各細項中,以風險管理的88分居榜首,最低分為自然資源管理,僅47分,顯示本港於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可持續資源消耗方面極具改善空間。

adblk5

研究亦發現港人整體健康得分不俗(70分),但面對慢性病惡化及心理健康問題的挑戰;如慢性病的患病率達每1,000人中有289宗,較過去20年多。至於心理健康狀況,在世界幸福報告生活滿意度10分中,只有平均5.5分,且精神科服務不足,每10萬人只有8名精神科醫生,相比全球的平均19位為低。可見市民在個人方面的社區韌性,仍有待加強。

「社區韌性」指一個社區面對例如天災、疫情、經濟衝擊等時,能有效應對、迅速恢復的能力。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兼秘書長蘇婉嫻指出,加強社區韌性是為了善用資源,保護市民及社區。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指出,每投入1元用於防災備災,最多可節省15元的災後恢復成本;更能大減人命傷亡。香港每年夏季均有可能受到颱風等天災威脅,亦可能出現水浸。紅十字會建議市民積極參與備災、急救及心理急救相關訓練課程,提高防災意識,在面對災害及危急事故時,才能防患未然。

adblk6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