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12-13 21:26:00

腦癇症患者失業率逾三成 團體倡建友善工作間

分享:
(左起)腦癇症患者趙先生、香港腦癇基金會榮譽顧問熊德鳳、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助理教授張錫坤、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

(左起)腦癇症患者趙先生、香港腦癇基金會榮譽顧問熊德鳳、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助理教授張錫坤、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

腦癇症是香港常見腦科疾病之一,平均每20人有1人於一生中有腦癇發作,患者容易面對求職及在職困難。香港大學醫學院腦神經內科聯同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及香港腦癇基金會於2019年進行一項腦癇症患者就業狀況研究,發現患者失業率超過三成,團體認為,企業和政府應建立友善工作間,助患者發揮所長。

四成患者稱腦癇症影響工作

是次研究收集了138名年齡介乎16至65歲腦癇症患者的意見,只有11%患者屬公眾較為認識的全腦性腦癇,即會出現四肢抽搐、失去知覺等徵狀,77%屬局部性腦癇,發作時會出現無意識行為、呆滯等,最多只會維持數分鐘。
近四成受訪者具大學或以上程度學歷,超過66%受訪者參與勞動市場。但43%受訪者認為腦癇症會對其受僱或維持工作有負面影響,如影響工作表現;另分別有32%及21%受訪者認為會影響與上司及同事的關係。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助理教授張錫坤指出,受訪者有相當程度學歷,但因腦癇症未能就業,亦有具專科學歷的患者只能從事普通文職工作。

推廣腦癇症知識及助患者融入職場

香港腦癇基金會榮譽顧問熊德鳳表示,腦癇症是全球普遍疾病,約七成患者病情受藥物控制,工作能力與常人無異,即使發作也很快恢復,建議企業將腦癇症列入健康推廣活動,增加僱主及員工對此病的認識,為患者安排合適崗位,並做好協調工作,如患者發作時的處理,為患者提供一個友善共用工作空間。

現年55歲的趙先生,16歲時發現患上腦癇症,屬局部性腦癇,現時依靠藥物控制病情,大約每兩個月才會發作一次。他表示,腦癇症病人最擔心發作時會有危險,如僱主和同事及早得悉患者情況,並提供適當協助,既能釋除公司疑慮,患者亦能放下重擔,不必隱瞞病情或怕被標籤。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