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哲玄建議,可在政府的醫健通程式加入遙距醫療功能,保障雙方身份。(資料圖片/林俊源攝)
遙距醫療模式愈趨普及,消委會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和業界加強相關指引、推出遙距醫療平台自願認證機制,以及訂立符合私隱、網絡安全等標準的平台白名單,提高消費者的信任。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反對建立白名單的建議,認為使用坊間通訊軟件視像看診存在網絡問題、病人和中西醫難確認雙方身份,反建議可在政府的醫健通應用程式新增遙距醫療功能,一併解決數個問題。
消委會逾半受訪消費者無用遙距醫療
消委會的研究在去年訪問840名消費者,400名有使用遙距醫療的受訪者當中,六成人因行動不便、四成四人需要長期監察病情、三成五因家庭醫生有提供相關服務而使用,至於440名沒有使用的受訪者當中,約一半擔心診症不準確、近四成表示不知道市場上哪些醫生有提供、三成四指家庭醫生沒有提供。
林哲玄接受《am730》查詢時表示,香港醫務委員會2019年已公布《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但業界都認為內容不太理想、部分條文較落後,導致近年主要由中醫採用遙距醫療,又稱部分政府資助計劃並不允許醫生選用遙距醫療,例如大腸癌篩查計劃參加者即使身體無大礙,醫生仍需要面診向病人解釋報告,否則將不符資助資格。他指,很多時候患上相同疾病的病人情況不一,難以就遙距醫療列出哪些疾病可以、哪些不適合。政府下半年將就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展開廣泛諮詢,林哲玄指市面上沒有由官方建立、市民容易了解和查閱的醫生名單平台,建議可藉此機會創建一個醫生平台,列出醫生會提供哪些服務、收費水平、是否提供遙距醫療服務、會否免費評估病人是否適合遙距醫療等資訊,向市民分門別類列出各項資訊。
林哲玄形容遙距醫療白名單變相賣廣告
此外,林哲玄認為使用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會議工具Zoom等作遙距醫療並不合適,因為未知鏡頭色調是否準確、病人和醫生難以核實對方身份是否正確、有其他網絡問題等。他反對消委會訂立符合標準遙距醫療平台白名單的建議,指出部分平台由非私營醫療機構創立,認為遙距醫療對醫生而言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讓商業機構招攬醫生壟斷市場,認為白名單變相是替他們賣廣告。他建議可用政府醫健通程式新增遙距醫療視像看診功能,醫患雙方既要登入和核實身份、程式保安程度高,當局亦能藉此推廣程式。
團結香港基金倡提升市場透明度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表示,歡迎消委會針對遙距醫療服務提出的建議,認為在現時的基礎設施和配套上,香港需要加強推廣及保障措施,又指相關監管框架和指引,應取得醫委會、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和醫學實證與臨床卓越研究所的共識再持續完善,提升服務質素之餘亦釐清醫療提供者與使用者責任。配合近年基層醫療發展,周嘉俊建議增加針對性推動遙距醫療在慢性疾病管理的應用,並透過開拓更多服務選項和提升市場透明度,增加市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