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俊明指,醫管局引入內地藥物並非新事。(資料圖片)
醫管局在疫情下,因本港欠缺部分藥物而購入未經註冊的內地藥物來港,並處方給病人。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在電台表示,醫院處方未經註冊藥物的情況常見,而且引入內地藥物非新事,最重要是有衛生署把關。
崔俊明解釋,醫院處方未經註冊藥物的情況常見,例如一些癌症病人已試用所有藥物未見效,醫生可能會建議引入未經註冊的外國藥物使用,又或者有藥廠受污染影響供應時,當局亦會主動尋找未必有註冊的同類藥物應急,作為有條件使用。
指部分藥物利潤低 外國已停產
對於醫管局引入具「撲熱息痛」成分的內地止痛藥及「注射用頭孢西丁鈉」抗生素,崔俊明表示局方引用內地藥物非新事,舉例指如一些注射用鹽水、抗生素等,因為部分藥物利潤低,外國已停產反而內地肯製造,這些藥物使用最重要是有衛生署把關,符合良好製藥規範,即使非原廠藥,效果也一樣。
他續稱,藥物註冊由衛生署把關,會嚴格監看藥物的品質安全是否符合國際標準等,但藥物註冊主動權在藥廠,由於香港市場細,藥廠未必會來港辦理註冊。
近日,政府公立醫院被揭發使用疑未註冊的止痛退燒藥「对乙酰氨基酚片」,以及內地生產的抗生素「注射用頭孢西丁鈉」,惹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