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5-23 14:00:00

小朋友不願溫書做功課?衛生署推5大建議助孩子主動學習

分享:
小朋友不願溫書做功課?衛生署推5大建議助孩子主動學習

小朋友一到做功課、溫書或上興趣班時就「耍手擰頭」,提不起勁?父母短期內可以用吃雪糕或玩玩具等「甜頭」利誘孩子學習,但這絕非長期可行的方法。衛生署推出9大建議,幫助家長提高子女的學習積極性,即看下文! 

衛生署提出5大建議幫助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網絡圖片)

衛生署提出5大建議幫助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網絡圖片)

主動學習的小朋友大多數在自尊感、成功感、創意及毅力上高於被動學習的孩子,他們會嘗試使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亦不會以分數為學習目標,通常學習成效會較高。

 

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十分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支持。高質素的親子關係是需要父母足夠投入。父母須付出時間與孩子相處聊天,除了可以增進對孩子的了解,促進語言發展,更可使子女有穩定的情緒和合作性去進行學習。

建立日常生活規律

規律日常作息有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及習慣。例如制定固定的睡眠時間和學習時段,以及親子遊戲時段等,幫助孩子養成自動自覺和自律的生活態度。

親子閱讀是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及興趣的關鍵。家長可挑選一些趣味性的圖書,與子女一起閱讀及談論書中的內容,但切勿將閱讀變成訓練孩子認字的工具。

adblk5
親子閱讀是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及興趣的關鍵。(網絡圖片)

親子閱讀是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及興趣的關鍵。(網絡圖片)

合理的期望

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和學習方式

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家長須明白孩子個別能力上的差異,並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他的特性,作出合理的期望。假如有些孩子善於表達和思考,家長不妨多與孩子討論,啟發思維;有些孩子喜歡透過親身體驗學習,家長亦可透過實物和戶外活動等幫助學習。

小朋友擁有成功的學習經驗,自然會對自己的能力有正面看法,增強自信心及願意主動學習。

提供機會面對挑戰

小朋友親身經歷不同困難,有助學習如何面對挫折和從錯誤中學習,以建立對世界的認識和自信。家長毋需憂慮而過份保護,讓他們失去學習的機會。家長不妨讓孩子自己嘗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避免即時提供直接援助或答案。例如子女在砌拼圖時遇到困難,可先觀察他的反應,待有需要時才引導孩子解難,例如家長可說「你看哪一塊砌圖與這塊的顏色一樣?」

小朋友親身經歷不同困難,有助學習如何面對挫折和從錯誤中學習。(網絡圖片)

小朋友親身經歷不同困難,有助學習如何面對挫折和從錯誤中學習。(網絡圖片)

鼓勵和讚賞

濫用和不適當地讚賞會造成過分吹捧,導致孩子變得沾沾自喜。家長不妨欣賞和稱讚孩子的學習熱忱和過程中的努力,並非只稱讚他的能力和成果。例如在孩子初學寫字時,父母可直接描述他的行為,以鼓勵和讚賞孩子付出的努力,如「你這麼努力地完成這份功課,我很高興!」

讚賞子女後,家長可提出有建設性及子女能力可及的建議,例如可說「下次你試試把這橫劃在這兒較高的地方,那麼字就不會跑出框框了。」切忌使用「愚蠢」等負面的批評字眼,也應避免多次重寫,影響學習興趣。

發掘孩子的興趣和創意 

35歲孩子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父母可於日常生活中,以最低限度的規範及安全情況之下,盡量給孩子自由和空間去探索不同的事物,例如容許孩子在指定的地方塗鴉或把玩具拆開研究等。

當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不同事物時,應盡量讓孩子做主導及以問題引導孩子思考,並過程中稱讚他的努力及成果。例如「你想知道為甚麼車子會開動?我們看看車子開動的時候甚麼東西在動?」

資料來源: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adblk6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