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人死如燈滅」,然而生命走到終點,真的無法留下任何意義嗎?將財富留給家人固然是一份慰藉,但是否是唯一的記錄方式?我們或許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讓愛延續,讓光照未來。
致力推動遺產捐贈的社企遺善最樂 ForeverGift.hk,於 9月 18 日舉辦 2025 年度分享會,以「月照未來」為主題,象徵遺贈如同月光般照亮他人。當日,遺善最樂公布《年度遺贈報告》,回顧一年來的努力與成果,並頒發多個「遺贈之最」獎項,表揚在推動遺贈文化方面表現卓越的機構。分享會還邀請了利希慎基金總裁何宗慈院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創滙點」首席顧問凌浩雲教授、香港律師會理事兼社區關係委員會主席鄭程律師,以及過百位慈善機構代表出席。他們透過跨界交流與真實故事分享,共同見證將財富留給慈善機構,不僅是一種善意的延續,更是一種深刻的生命記錄方式。

遺善最樂共同創辦人:黎曉洋律師及其父親黎培榮先生
堅實的社會守護者 法律專業推動遺贈文化
遺善最樂首先特別向胡關李羅律師行、李易律師事務所及張淑姬趙之威律師行致謝,感激他們慷慨投入時間與專業知識,提供免費的遺囑訂立服務,積極推動遺產捐贈文化。遺善最樂共同創辦人及執行總監黎曉洋律師表示:「我們的合作至今已促成超過 1,200 份慈善遺囑,三間律師事務所的熱心參與,讓更多市民能夠安心規劃遺產分配與捐贈,令『遺善』成為一種可及、可行的選擇,幫助有心回饋社會的人實踐善念。」頒獎嘉賓鄭程律師亦高度讚揚:「這項合作不僅協助市民完成遺產規劃的心願,更為香港的慈善事業開拓可持續的資源渠道,實現個人意願與社會公益的雙贏局面。」

遺善最樂團隊與義務提供遺囑服務的律師
遺產捐贈的雙重意義 是祝福亦是永恆的守護
將遺產留給家人是一份祝福,而捐贈予慈善機構,則是一份永恆的守護。黎律師特別帶來一段感人錄音——一位捐贈者的姐姐講述妹妹的故事:妹妹生前熱愛烹飪,長期在惜食堂擔任義工,心願是「香港不要有人捱餓」,因此選擇將遺產捐贈予惜食堂。姐姐憶述,每次經過惜食堂,家人都彷彿感受到妹妹的精神仍在。「妹妹留下的不只是金錢,更是她對生命的熱愛。遺產捐贈不僅延續了她的心願,更成為家人的慰藉與驕傲。」
黎律師亦展示多張立遺囑者手寫的心聲卡。其中一位母親坦言,她年輕時因未能善待女兒,令女兒留下心理陰影,至今女兒仍不原諒她。為了彌補,她預留了部份遺產予防止虐待兒童會,希望藉此提醒其他家庭避免重蹈她的覆轍。「這些故事印證了遺產捐贈的雙重意義:對家人而言,是一份保障;對社會而言,是價值的延續。遺產捐贈不僅是一份祝福,更是捐贈者對生命的註解。每一張心聲卡都承載著深遠的信念,激勵受贈機構務要堅守使命,關懷社會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傷痛。」

遺善最樂分享過去一年推動遺產捐贈的成果
共同推動遺產捐贈 見證努力與成果
黎律師表示,遺善最樂作為推動平台,正是聯繫律師、捐贈者與慈善機構的橋樑。在各方努力下,至今已籌得逾 20 億港元遺產捐贈,較去年增長 40%,反映社會對遺產捐贈的認識與接受度持續提升。「我們非常感謝合作的慈善機構,透過製作溫馨故事影片及多渠道宣傳,包括舉辦法律講座,以及於網上社交媒體、報紙、巴士、小巴、天星小輪及戶外廣告牌展示訊息,向社會各階層推廣遺產捐贈的意義。」
除了遺產捐贈,遺善最樂去年亦推出「在生捐贈」,鼓勵捐贈者即時行善。「這個混合捐贈模式反應熱烈,捐贈者在訂立遺囑時承諾捐贈 10,000 港元,部分在生時捐出,其餘於身後履行;既能即時支援慈善機構,也能延續善意至未來。」為擴大成效,遺善最樂將聯同安達人壽 Chubb 推出「遺囑配對捐贈計劃」。Chubb 將額外捐出 1,000 港元予捐贈者指定的「在生捐贈」慈善機構,讓每份善心都能產生更大效益。

奧比斯的代表與遺善最樂團隊多年合作無間
重建信任 代代承傳 善行如光 照亮社會
遺善最樂合作的慈善機構涵蓋流浪動物、長者照顧、疾病醫療、精神健康、國際援助等十五個範疇,讓捐贈者在規劃遺產時,能夠回顧人生軌跡,選擇與個人信念最契合的機構。在頒獎給予表現卓越的慈善機構時,有代表直言,這份獎勵更應屬於遺善最樂。「在現今信任稀缺的時代,遺善最樂排除萬難,勇於擔當『搭橋者』的角色,透過遺產捐贈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成為慈善機構與捐贈者之間的橋樑。這份努力和付出不僅難能可貴,更是令人格外感動。」
黎律師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及支持。她表示,活動主題「月照未來」除了呼應中秋團圓的意義,更寓意善念如月光——雖不如陽光耀眼,卻能在黑夜中為前行者帶來希望與方向。「月亮雖不自發光,卻能反射太陽的光芒;遺善最樂就如明月,映照捐贈者的心意,鼓勵慈善機構要堅守崗位及不斷努力,將這份溫暖的力量延續並傳揚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