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1-25 04:30:14
日報

ESG大趨勢系列|快運辦可持續旅遊挑戰賽 石垣島低碳之旅奪獎 理大女生:跳出框框 收獲驚喜

分享:
Octivia(左)及Stephanie(右)指他們的石垣島之旅「nature多過人」。

Octivia(左)及Stephanie(右)指他們的石垣島之旅「nature多過人」。

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大行其道的今天,「可持續旅遊」幾乎成為近年各大小旅遊調查的「關鍵詞」,尤其在年輕人一代的傳染力更廣。香港快運(HK Express)連續兩年針對大學生舉辦的「Gotta GO!可持續旅遊挑戰賽」,今年參與人數升幅高達1.8倍,至470人,過關斬將入圍的張芷瑤(Octivia)及宋嘉穎(Stephanie)以4天與大自然緊密聯繫的日本石垣島之旅奪得亞軍。首次實踐可持續旅遊的她們表示,今次體驗不但令她們跳出框框,亦體會到改變小細節就可以響應可持續概念,「可以好簡單,未必真係要做好多好大嘅嘢。」
記者:林靜

就讀香港理工大學的Octivia及Stephanie的石垣島低碳活動,包括一貫可持續旅遊基本理念,如避免過度旅遊、自備水瓶、牙刷、餐具、毛巾及環保袋,並將廢物回收;另外她們亦實行背包旅遊、使用珊瑚友善防曬品、支持當地商店、自發島嶼清潔,又在農場體驗採摘與烹調,再將廚餘分解作肥料等。

熱愛大自然的Octivia與她形容為「city girl」的Stephanie以「connect with nature」(連繫自然)作為參賽主題,Octivia指她們編排行程時盡量「step out of the box」(跳出框框),嘗試更多在傳統旅遊時不會做的事。結果「個itinerary(旅行計劃)好似太perfect(完美),好似以我哋嘅skill level(技術水平)無可能做到,但最後我哋surprise(驚喜)到自己」。她們行程的景點包括於Ecostay Rainbow Forest林中露營、藍洞浮潛、米原海灘、叢林夜遊;另外又到訪陶瓷工作坊及八重山村,同時又參與導賞及可持續發展相關展覽,Octivia笑指「見nature多過人」。

要真正聯繫大自然,亦意味要從容面對大自然的無常。Stephanie指她們的行程本來包括划獨木舟出海觀星,結果卻遇上雨天而取消。她們轉而將行程改為與當地人一起烹調用膳,一邊聊天一邊傾聽雨聲,「雖然做唔到我哋原本想做嘅嘢,但都用咗其他行程去彌補呢個遺憾。」
 

體驗由農場到餐桌的用餐體驗。

體驗由農場到餐桌的用餐體驗。

改變細節響應環保「可以好簡單」

對於旅程前準備,第一次接觸可持續旅遊的Stephanie指,由於石垣島並非大眾熱門旅遊景點,加上島上小本經營業者佔多數,網上相關的資訊較少,令她們在資料搜集時花了不少時間。但她指,在實踐可持續旅遊上卻比想像中簡單,「之前覺得要環保,就要做好多好多嘢,但今次之後發覺只要一啲細微細節上嘅改變,就可以響應到」,例如辦理網上登機減少紙本機票、自備日用品以減少酒店供應及廢物等,「做到已經屬於可持續旅遊一部分」。

同儕「高認同低參與」期望啟發他人

作為Gen Z,Octivia及Stephanie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簡單的可持續實踐,包括實行環保4R及自帶水樽等,但Stephanie認為同輩對相關議題普遍採取「認同但不參與」或「高認同低參與」的態度,行動僅限於低成本操作,「例如咁啱喺回收桶旁邊,我就做回收;或者咁啱有帶購物袋,所以唔用膠袋,不會刻意去做,只不過方便所以做」。Octivia亦指,希望借助她們的經驗啟發其他人主動維持可持續的生活習慣。
 

adblk5
行程包括石垣燒陶藝工作室。

行程包括石垣燒陶藝工作室。

王基傑:由「打卡」走向「意義與連結」

事實上,可持續旅遊對香港而言已由陌生概念走進大趨勢,港府去年底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所確立的四大定位,就包括將香港打造成「可持續旅遊發展的示範點」。香港快運商務總裁王基傑表示,挑戰賽的目標是鼓勵年輕人探索更多低碳旅行方式,由「打卡」走向「意義與連結」,重新發現旅行的本質;今年共錄得235隊報名參賽,大學夥伴規模亦倍增至4所,包括香港科技大學、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及浸會大學。快運提供多場工作坊與公開講座,引導參賽者由知識走到實作;同時就實際行程規劃提供一對一建議,令整體表現更成熟、更數據導向。

項目過去兩年已有700名學生加入,之所以以年輕人為重心,王基傑指因為18至25歲是價值與旅遊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且年輕人擁有強大的社群擴散與同儕影響力,善於用真實故事與創意內容帶動改變;他們又對新目的地、新模式與新科技的接受度高,願意以數據與行動驗證可持續旅遊的可行性。他希望項目為行業提供可複製、可量度的範例,推動由下而上的轉變,長期目標是建立一個可持續旅遊社群,推動業界創新。

王基傑

王基傑

快運設2030願景 減廢 碳抵銷 燃油效益

除了鼓勵年輕人實踐可持續旅遊,王基傑指香港快運亦一直有推行不同的舉措,支持2030年可持續發展願景,包括持續改進航班營運、加強廢物管理及提升社區參與度,例如購票時提供碳抵銷選項、機上採用木餐具、提供彈性票價選項讓顧客按行李重量需要購買,以及採用更具燃油效益的機隊等。
營運方面,王基傑指快運亦採用年輕機齡及更具燃油效益的客機,並實施更環保的飛行程序。

回收餐牌紙張2萬本

在飛行航程中,他指除了用木餐具代替膠餐具,亦鼓勵旅客預購餐飲折扣以減少食物浪費。而由今年起開始回收每季餐牌,紙張回收量預計達2萬本;承接母公司國泰航空(293)的試驗行動,快運將積極計劃於明年與機管局合作開展膠樽及鋁罐回收,在抵港航班上收集即棄塑膠水樽及鋁罐,接著在香港國際機場分類,再運送到本地的塑新生回收再造工廠進行處理。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