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0-09 11:42:00

恒生私有化|港戰後首間上市銀行 半世紀市值飆170倍 近年受商業房貸「債彈」所累

分享:
恒生私有化|恒生是香港戰後首家上市銀行,早前傳出滙豐要求恒生拆「債彈」。(資料圖片)

恒生私有化|恒生是香港戰後首家上市銀行,早前傳出滙豐要求恒生拆「債彈」。(資料圖片)

豐控股(HSBC, 005) 及恒生銀行(011)今發聯合公告,滙建議以每股155元將恒生銀行私有化,此舉意味著這家扎根香港近一世紀的金融機構,將結束其長達53年的上市地位。

滙豐建議以每股155元私有化恒生銀行。(資料圖片) 攝於1947年上環永樂街的「恒生銀號」,圖中兩位為恒生創辦人何善衡及林炳炎。(網上圖片) 恒生其中一名創辦人何善衡。(Finance 730網圖) 香港曾發生過多次銀行擠提,圖為1965年恒生銀行擠提情況。(網上圖片) 當年的恒生銀號。(Finance 730網圖)

1965年爆銀行危機   恒生被滙豐收購

回溯歷史,恒生銀行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於1933年3月3日創立,歷經近百年發展,已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銀行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恒生銀行不僅是香港戰後首家掛牌上市的銀行,更見證了香港金融市場的蛻變與成長。

1965年,香港爆發大型銀行危機,當時多家華資銀行面臨擠提風潮。恒生銀行於4月5日曾在一日內流失8,000萬元存款,相當於當時存款總額約六分之一。迫於形勢,董事局於3日後決議將控股權售予滙豐,最後滙豐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

adblk5

1972年招股上市  首掛大漲65%

在滙豐入主後,恒生銀行雖維持獨立運營,專注服務中小企業的傳統,但業務規模顯著擴張。1972年,恒生正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戰後本地首家上市銀行。當時透過股份分拆及發行新股,將實收資本從4,500萬港元增至一億港元。同年5月,恒生公開發售100萬股,獲得29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當於當時港府一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同年6月20日,恒生銀行在港交所正式掛牌,首日即以175元高開,盤中最高觸及186元,收報165元,較上市價100元大漲65%。掛牌當日市值已達16.5億元,時至今日恒生市值約2,820億元,逾50多年間累積增長達達170倍。

恒生上半年商業房貸風險達660億元

恒生近年積極拓展內地市場,並於2007年成立恒生(中國)。不過,近年恒生銀行受累於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減值所累,今年上半年對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的信貸減值按年增長85%至250億元,亦較半年前半年增52億元或26%,「具風險貸款」達660億元。根據恒生銀行中期業績公告,該行6月底的總減值貸款為550億元。較早前,據報滙豐直接介入恒生業務拆「債彈」,要求恒生出售約235億元房地產壞賬。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HIBOR是甚麼?拆解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am730製圖)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