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儲局連續兩次宣布減息0.25厘。圖為聯儲局主席鮑威爾。(AP)
美國聯儲局於香港時間周四(10月30日)再度宣布減息0.25厘,為今年內連續第二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3.75厘至4厘。香港金管局亦隨即宣布下調基本利率0.25厘至4.25厘,即時生效。儘管儲局今次減息符合市場預期,但主席鮑威爾表明,對於12月會否再度減息仍「未有定論」。為此,本文整合美國減息的重要資訊,包括聯儲局最新減息時間表,並解釋減息對香港股市、樓市及經濟等的潛在影響,希望能助你在減息周期中把握機遇。
美國減息懶人包|甚麼是「減息」?
「減息」與「加息」是央行調控經濟的兩種相反手段:
- 減息:央行下調基準利率,屬於寬鬆貨幣政策。目的是降低社會整體借貸成本,理論上可以鼓勵企業投資與個人消費,以刺激經濟增長。
- 加息:央行上調基準利率,屬於緊縮貨幣政策。目的是提高借貸成本,為過熱的經濟降溫,並抑制通貨膨脹。美國聯儲局近年的連續行動,就是典型的加息周期。
美國減息懶人包|美國「減息」怎樣影響全球?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對環球經濟影響深遠,美元仍是流通性極高的貨幣。當美國加息時,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轉移到美國以享受高息;而減息時,資金則可能流出美國,尋找更高回報的國家,從而使全球市場資金更加充裕。因此,美國的加息或減息對全球金融市場和貿易體系具有重大影響。
美國減息懶人包|何謂「放鷹」和「放鴿」?
在貨幣政策中,「鷹派」與「鴿派」是形容決策者的兩種主要立場:
- 「放鷹」:指官員主張緊縮貨幣,優先控制通脹。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支持更快加息或更長時間維持高利率。
- 「放鴿」:指官員傾向寬鬆貨幣,更看重刺激經濟與就業。這通常代表他們支持放慢加息、暫停加息,甚至轉為減息。
一般而言,聯儲局「放鷹」通常被市場解釋為壞消息,而「放鴿」則通常被視為好消息。
美國減息懶人包|聯儲局2025年減息幾次?
回顧2025年,聯儲局在多次會議後於9月首次減息0.25厘,隨後在10月再次減息0.25厘,使利率區間降至3.75厘至4.00厘。截至10月底,聯儲局已共減息兩次。市場正密切關注12月9日至10日的最後一次議息會議,是否會進行第三次減息將成為焦點。如果今年的減息幅度未達預期,市場分析認為2026年仍有進一步降息的空間。
| 2025至2026年美國議息時間表 | |||
| 日期 | 結果 | 利率 | 減息機率 | 
| 1月28至29日 | 不減息 | 維持4.25%至4.5% | 低 | 
| 3月18至19日 | 不減息 | 同上 | 低 | 
| 5月6至7日 | 不減息 | 同上 | 低 | 
| 6月17至18日 | 不減息 | 同上 | 低 | 
| 7月29至30日 | 不減息 | 同上 | 低 | 
| 9月16至17日 | 減0.25% | 降至4%至4.25% | 高 | 
| 10月28至29日 | 減0.25% | 降至3.75%至4% | 高 | 
| 12月9至10日 | 待公布 | 預測降至3.5%至3.75% | 較高 | 
| 2026年1月至6月 | 待公布 | 待公布 | 中性(目前市場仍預測明年有望進一步減息) | 
美國減息懶人包|年底前還會再減息?
儘管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目前對於12月是否再次減息仍未有定論,委員看法分歧很大。不過,根據聯儲局9月時公布的「點陣圖」顯示,多數決策者仍預期今年有機會再減息一次,目標是讓利率中位數在年底前降至3.5厘至3.75厘區間。這意味著,12月再減息的機會較高,現時市場正密切關注相關經濟指標的變化。
美國減息懶人包|甚麼因素決定再減息?
聯儲局的減息決定,主要根據以下幾項關鍵經濟指標的表現來綜合判斷:
- 通脹率(CPI/PPI):屬關鍵因素,若通脹持續放緩並接近2%目標,將為減息提供最明確的理由。
- 失業率:健康的就業市場是經濟的基礎。一旦失業率顯著上升,顯示經濟可能轉弱,便會增加減息的壓力。
- GDP增長:當明顯放緩,出現衰退風險時,聯儲局便可能考慮透過減息來刺激經濟活動。
- 市場與前瞻數據:消費者信心指數等軟數據,能反映公眾對經濟的感受;同時,金融市場狀況與聯儲局自身的政策指引,也對減息決策有影響。
美國減息懶人包|對港股樓市有何影響?
對港股影響方面,在過往美國減息周期中,借貸成本下降通常會推動資金流入港股,以下板塊尤其受關注:
- 科技股:利率下降有助提升其未來收益的估值。
- 房地產信託(REITs):借貸成本降低,穩定租金收益更吸引。
- 高息股:債息回落,資金可能推升股價,抑或轉投公用股等穩定派息資產。
對香港樓市影響方面。美國減息後,香港銀行通常跟隨下調「最優惠利率」(P),但實際調整幅度需視乎本地資金狀況。若P跟隨下調,將帶來兩大影響:
- 減輕供樓負擔:浮息按揭的業主每月還款額將會減少。
- 刺激市場需求:貸款成本下降,有助提升買家的入市意願與負擔能力。
然而,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出,房地產市場受經濟、就業和供求等眾多因素影響,美國未來減息步伐仍存有很大不確定性,提醒市民做置業、投資和借貸決定時,要充分管理好利率風險。
美國減息懶人包|減息路上有何潛在風險?
儘管市場預期美國年內有望繼續減息,但以下風險可能打亂聯儲局的步調:
- 通脹再度升溫:若能源、食品價格因關稅或供應問題反彈,或服務價格居高不下,可能迫使聯儲局推遲甚至停止減息,甚至加息,屆時股市有可能面臨巨震。
- 就業市場過熱:若非農就業及薪資增長持續強勁,聯儲局或認為經濟毋須進一步刺激,從而放慢寬鬆步伐。
- 外部突發事件: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金融動盪或美國政府停擺問題延長等「黑天鵝」事件,都可能擾亂市場,令減息決策增添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