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解碼|HER2乳癌新藥如「導彈」 精準狙擊腫瘤細胞
乳癌是本地女性頭號癌症,每年有5,000多宗有關個案,定期進行乳房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可增加康復機會。現時有新型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專門針對難治及侵略性高的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乳癌個案,有助穩控病情,延長晚期患者的壽命。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指出,2022年本港有5,208宗乳癌個案,當中5,182宗患者為女性,女性乳癌患者平均58歲,有8.4%個案確診時已屬第4期,男性個案佔26宗。同年804人死於乳癌。乳癌的病發率(粗率計算)持續上升及死亡率持平,其中病發率由2013年每10萬人有49.4人患乳癌,增加至2022年每10萬人有70.9人患病。乳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遺傳、肥胖問題、平日缺乏運動、經常吃高脂肪食物及飲酒等有關。
HER2乳癌侵略性高擴散快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呂卓如表示,臨床上乳癌分為3大類,包括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HER2陽性乳癌及三陰性乳癌等。當中HER2陽性乳癌侵略性相對地高、擴散速度較快,患者即使接受標靶治療,復發風險仍達2成,故被視為比較難治療的乳癌類別,佔整體約2成個案。治療方面,針對晚期HER2型乳癌患者,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最新治療指引建議,一線治療會以雙標靶藥物及化療為主。不過,假設一線藥物失效,治療又何去何從呢?
ADC藥物能對準HER2癌細胞作攻擊
隨著醫學發展迅速,晚期HER2型乳癌治療近年亦有新突破,為癌症患者帶來喜訊。其中「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簡稱ADC)是一種結合標靶藥物及化療藥物的新藥。呂醫生指出,ADC能追蹤及辨認癌細胞表面的蛋白,然後將化療藥物導航到癌細胞內,對準目標作出攻擊,消滅癌細胞,變相減少對身體其他正常部位及細胞的傷害。另外,ADC副作用較少,同時可減少病情惡化,為患者延長壽命,令他們晚期病情的生活能維持一定質素。
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方式,培養運動習慣,有助預防患上乳癌。呂醫生又建議高風險女性,已確認帶乳癌相關的基因變異、有強烈的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等,應諮詢醫生意見每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和開始篩查的年齡。
呂醫生最後提醒,乳癌的治療方案因人而異,患者確診後應與主診醫生充分溝通,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分類(包括HER2的表達情況等),共同商討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在平衡治療效果與可能的副作用之間,作出最合適的選擇,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臨床腫瘤科專科呂卓如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