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便秘增51%患腎病風險 恐終生洗腎 醫生教5招治便秘
便秘除了不利於腸道,更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有醫生指出,慢性便秘其實會傷害到腎臟,有研究更指出會增加51%患上腎病的風險。醫生指腎臟和便秘的關聯,並教5大方法解決便秘問題,以免腎臟受到影響。
常便秘增51%患腎病風險
腎臟專科醫生洪永祥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若經常出現便秘問題,會直接和間接破壞腎功能,甚至導致腎臟永遠失去功能。雖然便秘被許多人視為生活小問題,然而,研究顯示慢性便秘與腎臟健康密切相關。
根據美國退伍軍人健康資料庫的研究,長期便秘人士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顯著升高,甚至增加13%至51%。研究分析350萬名退伍軍人的醫療紀錄,並追蹤9年,發現便秘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和腎衰竭的機率高於無便秘者。
女子便秘恐致急性腎損傷
洪醫生分享一宗案例指,一名65歲糖尿病女患者突然出現肚變大、肢水腫、臉色蠟灰、易疲勞等症狀,檢查後更發現腎絲球過濾率由55分掉到20分,明顯出現急性腎損傷,結果發現她最近嚴重便秘,超過一個星期沒有大便,經X光檢查發現肚子被糞便脹滿,所以大便導致壓迫到右側輸尿管,造成嚴重堵塞,導致急性腎損傷。這類情況雖罕見,但臨床上已多次被報道並且是可逆只要移除糞塊後腎功能恢復。所以,洪醫生強調,便秘對腎臟的影響不容忽視。
長期便秘可致4大風險
長期便秘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
- 增加大腸癌、痔瘡等風險
- 腹痛、頭痛、食慾不振
- 肝臟負擔加重,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 嚴重時可能誘發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便秘傷腎2大原因
洪醫生指,便秘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健康警號」,特別是針對長者、糖尿病患者與腎病患者。而便秘對腎臟的傷害可分為直接與間接性:
1. 直接傷腎
- 嚴重便秘可壓迫輸尿管或膀胱,導致急性腎損傷。
2. 間接傷腎
- 腸道毒素累積:便秘導致糞便滯留,毒素吸收到血液中,增加腎臟負擔。
- 腸腎軸失衡:便秘影響腸道菌相,促使發炎性腸菌產生更多尿毒素,並引發「腸漏症」,讓細菌內毒素進入血液,間接攻擊腎臟。。
- 脫水與電解質紊亂: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腎功能下降,如引發缺血性腎損傷等。
- 瀉藥濫用:刺激性瀉藥長期使用可造成腎毒性。
- 用力排便引發血壓劇變:排便時用力過度會影響腎小管功能。
醫生教5招治便秘
洪醫生提醒,若長期便秘應及早向大腸直腸外科求醫檢查,特別是40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遺傳史等的高危人士。另外,亦有5招解決便秘的建議如下:
- 補足水分:每日攝取足夠水分,避免糞便乾硬。
- 冰橄欖油黑咖啡:早上喝一杯冰橄欖油加黑咖啡,潤腸利便。
- 膳食纖維:攝取水溶性(燕麥、奇亞籽、愛玉),有助吸水膨脹,軟化糞便;攝取非水溶性纖維(糙米、芹菜、紅蘿蔔),可促進腸壁蠕動與增加糞便體積。
- 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促進腸道健康,天然來源包括乳酪、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
運動與按摩肚皮:規律有氧運動和肚皮按摩可促進腸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