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前術後免疫治療 對抗三陰性乳癌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佔女性癌症總數多達28.6%。乳癌分類中,三陰性乳癌發展迅速,治療選擇亦較少,幸而較新的免疫治療有助減少復發和擴散。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早期三陰性乳癌藥物資助計劃見需求殷切,故延續計劃至今年10月,額外增加100個資助名額。
香港乳基金會管治委員會副主席及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表示,乳癌分類分荷爾蒙受體(雌激素受體ER或黃體酮受體PR)陽性、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素受體(HER2)陽性,以及以上幾種受體都為陰性的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患者約佔全部個案10%,由於發展迅速,發現時往往已較後期;而整體存活率和無遠端復發存活期都比其他乳癌患者差。」

免疫治療阻斷癌細胞與免疫細胞結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的抗癌功能。
激活抗癌功能
第0至三期乳癌的治療,一般用根治性手術切除腫瘤,而手術前和後會按需要加入前置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以縮小腫瘤及減低復發率、延長存活期。邱振中續指,「傳統上三陰性乳癌治療的選擇較少,只可用化療作為藥物輔助治療;荷爾蒙治療和標靶治療都不適用。」近年免疫治療的出現就為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希望,可阻斷癌細胞與免疫細胞結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的抗癌功能。「所以在早期身體愈好的情況下使用,療效愈好。」
減復發風險
較早前KEYNOTE-522臨床研究在術前治療以及術後輔助治療,比較使用免疫治療混合化療與單獨使用化療的效果。結果發現,免疫治療組有64.8%達到病理完全緩解,比單用化療的51.2%高。免疫治療組的無事件存活期亦有改善,60個月後有81.2%患者沒有出現病情惡化,相對只用化療,病情進展風險降低35%;整體存活期方面,免疫治療組的死亡風險亦相對減低34%。邱振中補充,「術前加上術後合共使用17個免疫治療療程,合計約一年。」

邱振中(左)及陳嘉莉(右)。(蘇文傑攝)
延續資助計劃
香港乳癌基金會早期三陰性乳癌藥物資助計劃早於2023年推出,公院和私院患者都可申請。基金會乳癌支援中心主管陳嘉莉表示,「資助計劃原定100個名額,不過至4月中受惠人數已達156人。有見需求殷切,基金會希望可以繼續紓緩患者經濟壓力,故延續資助計劃至第二階段,已開始接受申請。」患者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患者,並獲合資格專科醫生轉介(私營醫療患者須通過入息審查),每次療程使用匹博利組單抗200或400毫克,即可申請,成功獲批者,每個療程可獲13,600港元資助。
患者支援熱線:2525 6033、2597 3251
積極面對 回復正常生活
52歲的梁小姐(化名)於2023年確診第二期三陰性乳癌,醫生建議在術前開始接受一年的免疫治療配合化療。她從外科醫生口中得知香港乳癌基金會可以得到幫助,查詢後就申請了免疫治療藥物資助計劃。她表示公院免疫治療每個療程費用約4萬港元,得到資助後可減約三分一藥費,經濟壓力大大減低。「我現時已逐漸回復正常生活,呼籲同路人要相信醫生,積極面對,完成治療就可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