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7日)建築環保評估協會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假環球貿易廣場空中大堂舉行「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的啟動典禮。
「綠建環評」(BEAM Plus)是香港領先的綠色建築評級體系,迄今已營運近三十年。為持續更新評級體系,周一(7日)建築環保評估協會與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假環球貿易廣場空中大堂舉行「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的啟動典禮,頒發認證予六個參與先導計劃的既有建築項目。典禮匯聚逾200位業界領袖和專家線上線下參與,共同見證新版本的推出,支持推動香港既有建築的綠色發展,助力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願景。
活動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長甯漢豪擔任主禮嘉賓,並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機電工程署署理署長周厚強、建築環保評估協會主席蘇鴻輝測量師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一同主持啟動儀式,見證綠建環評既有建築評估工具的全面升級及對可持續實踐的承諾。
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測試版)於去年推出,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物業管理公司、非政府機構及私人企業等界別的六個建築項目參與先導計劃。典禮期間,各機構代表分享在使用新版本時的經驗和見解,展示他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承諾和決心。「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在多方面作出修定,新版本除了傳統的全面評估方法外,引入主題認證機制,為不同認證需求的項目提供靈活性,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透過簡化評估和數據提交流程,強調評估工具的實用性;重新設計評級方法,減少事前申請步驟、簡化評估過程及透明化計分方式,鼓勵本港既有建築共同參與評估,提升樓宇的能源效益及環境管理措施。建築環保評估協會負責制定綠建環評的認證標準及進行評估,而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則負責出資發展綠建環評,以及項目的登記與證書簽發。
蘇鴻輝表示,是次標誌著香港推動既有建築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適逢今年是建築環保評估協會成立15周年,作為香港最常用的綠色建築評估工具,綠建環評的評估範圍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周期,推出迄今登記項目超過9,400萬方米樓面面積及2,000多個項目已獲評級。其中新建建築佔63%,既有建築則佔33%。展望未來,希望各行各業,從政府部門至私營機構,能廣泛採用新版本。攜手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不只本港,甚至應用至「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為下一代創造可持續未來。
張天祥指,綠建環評新版本的推出,標誌著在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中邁出重要的一步。透過引入主題認證方式,能夠針對社會最新需求,靈活選擇評估工具中的相關項目,從而幫助減少既有建築的碳排放,並推動綠色及健康樓宇的營運管理。樂見業界踴躍支持參與先導計劃,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助不斷完善新版本。議會期待與各界共同努力,攜手推動香港成為世界典範的智慧綠色城市。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名譽秘書及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督導委員會召集人老子揚稱,為進一步強化既有建築的綠色發展,「綠建環評既有建築3.0版」旨在重新塑造「綠色既有建築」的範式,透過更廣泛的參與,推動碳足跡管理,促進淨零排放,提升公眾意識以引導行為改變。考慮到新舊建築在環保實踐上的差異,新建建築在落成前依評估要求進行完善;既有建築則需要面臨年月洗禮和環境變化的挑戰。新版本引入靈活的主題認證機制,簡化評估流程並完善評級方法。期望更多現有建築參與綠色建築評估與升級,攜手邁向更智能、更綠色和更具韌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