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寵茂表示,疫情為全球公共醫療體系帶來挑戰,亦突顯社區基層醫療系統的重要性。 (資料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過去3年,疫情為全球公共醫療體系帶來挑戰,亦突顯社區基層醫療系統的重要性,相關改革迫在眉睫。
業界對藍圖反應積極
盧寵茂在政府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研討會開幕禮上指,去年底發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後,獲得醫療界積極反應。而面對本港人口高齡化、醫療服務需求增加,加重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有需要更有效進行公私營合作。
改革必在高速路上
他重申,藍圖已列出具體建議及執行計劃,強調香港的醫療改革不能只在路上,必須在高速路上,5大改革方向包括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規劃基層醫療人手、改善數據互通及健康監測。
65歲以上患慢性病機率達7成半
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亦指,預計本港未來每3人有1人患上慢性病,65歲以上患慢性病機會增至7成半;而在2039年前,本港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三分一。她又引述研究指,推算2033年公共醫療開支會增至3,152億,佔政府開支比例27%。有研究亦發現,普遍較低收入人士,有較多健康問題。
未準備或現「海嘯」
她擔心,若本港未做好準備,屆時或會出現「海嘯」。她期望透過藍圖。在地區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由地區康健中心負責統籌,家庭醫生則篩查及管理慢性疾病,達致早發現、早治理,減低併發症和入院機會,並提高市民健康意識、著重疾病預防,減少到急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