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7-04-11 06:00:00

海航走資的變奏

分享:
圖為海航實業中期報告。

圖為海航實業中期報告。

海航集團係呢兩年做併購做得最活躍的企業,比起一般國企、央企更活躍。一般市民未必在意,可能直到海航74億元天價投地才會留意到海航的存在,因為住係同生活相關。雖然係咁,海航都只係話:「香港係一個個小小的投資」。英國耆衛保險公司(Old Mutual)、德銀、嘉能可(805)等國際企業全部跟海航都有併購往來,海航所言,的確非虛。

股民可能會在意多一點海航,因為海航係香港其中一路買殼的主要大陸水,最近收歸旗下的有KTL(442)、嘉耀控股(1626)和龍傑智能卡(2086),過去已買入的香港國際建投(687)、海航實業(521)及航基股份(357)。過往有其他媒體講過海航整個大戰略部署,不過今次就借用一下香港國際建投,講一講當中的巧妙操作。

海航投地,終歸都係要找數,但內地的資金搬落來香港不是易事,因為有外匯管制,以往一直沿用的內保外貸都慢慢失效,開始被杜絕。今次海航的找數方式,不是用內保外貸,而是借用上市公司的集資平台,巧妙地把內保外貸這條「橋」改一改,始終買了咁多殼,終於都發揮用途。

海航買地用的vehicle係香港國際建投,因為海航買親的殼都比較細市值,要消化啟德投地條74.4億元數唔容易,不容易過到港交所(388)。香港國際建投相對較大隻,而且全購買殼過了2年,少了「反收購」當中的「明確測試」,不是新鮮買落的殼,可以即刻用來做嘢。

為了順道谷大市值同籌錢,香港國際建投以溢價供股價「一供二」,集資92億元,最大的部分還是要由海航子公司HNA Finance和建銀國際承擔。概念上去講,一般的內保外貸是把公司的內地資產抵押給內銀,是為「內保」;再透過內銀在香港的分公司去把扣除成本的等價現金套出來,就是「外貸」。這一招,就是為了把資金套出來,因為內地主旋律係打壓走資,「內保」這部分當然無問題,但如果「外貸」是用來買香港啟德塊地,香港by內地的definition係「境外投資」,錢直接流向境外,就是走資了,程序上過不了。批貸款係屬於credit部門的工作,佢哋知道底蘊,不易解釋。

然而,有一隻殼就唔同,因為今次「外貸」的vehicle不是直接用來買啟德塊地,而是用來包銷「自己」旗下公司的供股股票,理論上錢是用來買「自己」的資產,所以程序上是相對容易通過。當然use of proceeds都要寫得巧妙點,聰明點,這就是iBanker的價值之處,也就是做一個good sales必備,理論上唔難。同時集資只需74億元,今次刻意集多一點集夠92億元,都是為了隱藏目的。術業有專攻,做多少少工序,搞多點財技花樣,都係為了找藉口說服credit部門套錢找數。

建銀的角色係舉足輕重,因為要做內保外貸,一定要內地、香港都有分公司,內銀就有這個得天獨厚優勢。而且,海航是背負住國家走出外,攻城掠地的任務,自然要用留番國家的御用銀行去幫手。順帶一提,建銀做投行刁的實力幾強,好像幾星期前大爆的輝山(6863),很多內銀都中伏,有壞帳要撇,但建設銀行(939)係少有其中一間預先收回額度,大步檻過的內銀,真有先見之明的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