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08-22 11:30:00

沒有精神健康 就沒有身體健康

分享:

作者 : 葉惠蓮博士(臨床心理學家)

世衛 :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身體健康。」

在1953,Dr. Brock Chisholm,第一屆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指出 :  “without mental health there can be no true physical health”,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真正的身體健康。可見精神健康及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

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我們會先去看普通科醫生,如需要專科治療,會被轉介看專科醫生;在預防方面,我們也提倡要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如身體出現問題,可及早治療,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的飲食等等。

精神健康被負面標籤

至於如何保持精神健康及治療精神疾患,一般香港市民卻是概念糢糊,普遍對精神健康存着負面標籤,固此,當精神健康出現問題時,自己或身邊的人不察覺或否定其存在;當事人因避忌而沒有尋找適當幫助;或是因明顯病徵出現時,被身邊的人歧視或拒絕,而承受更大的壓力和痛苦,以致病情惡化。最近有報導指政府原擬訂在沙田某屋苑設立精神復康診所,但因該區居民提出嚴重抗議而延誤了幾年,這是精神病患者在社區被排斥的其中一個例子。

接受精神復康治療的成效

Ad Block

根據Howard及其研究隊伍在1986年的研究分析顯示,當受助者接受到有效的心理治療時,最初約八節時間(一般50分鐘為一節)便能幫助患者減低無望或絶望感;往後的十六節左右可幫助患者消除或減低症狀;之後開始學習拼除舊有的負面應對方法,並建立積極正面的應對方法,提升改善生活質素的能力,如持續廿六節後,平均症狀的改善程度可達到75%。

兩年前,我開始為一位四十多歲,正在接受美沙酮戒毒治療的女士提供心理治療,她定期接受精神科醫生診治,並服食精神科藥物以幫助她控制緊張及恐懼情緒已超過八年,她自小遭受嚴重肢體虐待直到她在廿四歲時,遇上現任丈夫,但因過往的創傷,患上創傷後遺症,附帶嚴重的驚恐、抑鬱及多疑妄想症狀,為了保護自己,時常感覺有人跟踪她,她並準備隨時使用暴力自救。因為長期在緊張情緒下生活,她患上神經痛症,在腦部及肺部發現有血管栓塞情況及其他健康問題,也因為小時候曾被燒傷,在醫院接受治療有一年多時間,身心受到的痛苦難以形容,所以現在有病也很懼怕住院就醫,身體的病情因此沒有得到適當醫治。

Ad Block

這位女士的情況較複雜,她一向依靠藥物幫助穩定及控制情緒,兩年前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此時她有機會訴說多年的鬱結及身心靈受到的傷害;漸漸重建對自我的正面了解;學習積極的方法去處理過去及面對今天;強化自我保護能力及加強社交溝通技巧;再加上丈夫的鼓勵和支持,經過一年多,每星期一至兩小時的心理治療後,情況已有好轉,她開始願意了解自己身體的病情,考慮可行的醫治方法;其間她學懂了慢慢地表達自己;適當時候説「不」;先三思而後行;情緒緊張時進行自我放鬆的運動;有情緖困擾時便找信得過的人傾訴,討論解決辦法等;避免過度驚惶,變成自己嚇自己。若然這女士能持續提升管理情緒及保持精神健康的能力,相信她有可能慢慢減低食藥的劑量,甚至不用再倚懶藥物幫助調節情緒。

Ad Block

精神病患的成因及預防

造成精神病患有不同的成因,簡單來說,包括心理困擾,例如情緖遭受打擊;腦神經傳遞物分泌失調,例如血清素及多巴胺等;身體疾病或創傷導致,例如血管栓塞,心藏病及腦部受傷等,也有可能幾種成因同時存在,所以治療的方法因病理及嚴重程度不同,亦有所分別,需要經過專業評估及診斷才能決定。

每個人都有精神/情緒困擾的時候,精神健康何時才算是有問題?

從臨床心理學來看,當症狀,例如思想,情緖或行為的偏差已對工作,家庭或社交生活造成負面影响,便有可能是患上精神病,為了能及早預防及醫治,應盡快咨詢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作初步精神健康評估,以便找出適當的預防或治療方法。跟預防身體疾病一樣,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健康,對預防精神病患者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正面樂觀的社交及家庭支援系統。

資料來源:

1) ​h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91/1/12-115063/en/

​No physical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 lessons unlearned?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91:3-3A. doi: ​10.2471/BLT.12.115063

2)​http://psycnet.apa.org/buy/1986-17818-001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psychotherapy.

​By Howard, Kenneth I.,Kopta, S. Mark,Krause, Merton S.,Orlinsky, David E.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41(2), Feb 1986, 159-164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相關專欄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