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28 04:29:51
日報

中醫談濕疹

分享:
中醫談濕疹

中醫談濕疹

濕疹是常見、不具傳染性的慢性皮膚病,屬於皮膚的表層炎症。臨床以紅斑、丘疹、痕癢、滲出、糜爛為主,多伴皮膚龜裂乾燥,帶屑脫落。濕疹發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對患者生理、日常活動等方面具有嚴重影響。

濕疹屬中醫「濕瘡」、「浸淫瘡」、「濕毒瘡」等範疇。發病原因是稟賦不耐,飲食失節,過量進食辛辣刺激之物,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濕熱內生,兼外受風邪,內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阻於肌膚所致。濕疹長期不癒,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發為本病。

濕疹的中醫證型有濕熱型、脾虛型、血虛型。濕熱型常見於急性濕疹,症狀為斑丘疹紅腫灼熱痕癢,滲液較多,治療重視祛濕清熱,常用中藥包括梔子、黃芩、土茯苓等。脾虛型多見於亞急性濕疹,皮膚痕癢糜爛滲液,伴鱗屑、結痂,治則為健脾化濕,常用中藥可選蒼朮、茯苓、薏苡仁等。血虛型屬慢性濕疹,皮膚色素暗沉,質地粗糙變厚,脫屑偏多,治療強調養血祛風,常用中藥有當歸、白芍、荊芥等。

濕疹患者可從日常飲食護理及中藥調理方面著手,預防濕疹發作或病情加重。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腥、酸等食物,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勞及精神緊張。若發現濕疹病況日漸嚴重,建議盡快求診註冊中醫師,以免耽誤病情。

adblk6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中醫師張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