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18 04:29:43
日報

社會病史

分享:
社會病史

社會病史

醫學院自第三年開始,學生們都會在不同部門裡學習問症的技巧。因為不論是醫學院的考試,抑或專科訓練期間的大考,能夠在限定時間內進行有效問症,都是一項重點評核。

面對這項考試,不少考生都面露難色。一部分是不確定在自由但有限制的時間內,如何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哪些該追問、哪些該放棄?畢竟一分一秒都寶貴,像主持訪問的時候一樣,每道問題都像一發精準的子彈。順利而有效的問症不但能令你合格通關,套用在工作中更能令醫生們快捷準確診症,所以臨近考試季節時這班醫生或醫學生們都在忙於練習。

adblk5

為了幫助學子們盡快掌握到問症的技巧,我們的祖師爺便建立了一套問症大綱,情況就有點像廚師們的食譜,將所有元素都羅列出來,讓初學者照辦煮碗。但由於醫學專科分布甚廣,當中需要問到的內容必有不同,但其中一項被稱為社會病史(social history)卻是各科各業都能通用。而恰巧這部分亦經常被較年輕的醫生們不其然地忽略。

所謂社會病史,大綱裡提到的問題包括了一個人的職業、生活環境、家庭狀況等。或許你會心想:為甚麼我連看病要被醫生查家宅?其實這並不是醫生八卦,而是醫生需要瞭解病人作為一個人的相關訊息。

同一個疾病發生在兩名病人身上,即使是同一個嚴重程度、同一個階段,遇見同一位醫生都好,最終選擇的治療和效果亦可以大相逕庭。一個病人的經濟狀況、受教育的程度,將會決定他在這場疾病當中的參與程度。患者身邊是否有家屬朋友的支持與陪伴,都足以影響康復的進度及治療的成功率。畢竟生病有時不光只是身體上的痛苦,亦可能是一場心理博弈,所以作為剛見面的醫生,更要嘗試去了解病人的生活狀態,從而判斷最能被患者接受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