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5-05 13:30:00

體內平衡(Homeostasis)

分享:
歷盡困惑迷茫的幾萬應屆DSE考生,終於在4月尾開考了,就此送上一些心理知識,為各考生加油打氣吧!(相片由作者提供)

歷盡困惑迷茫的幾萬應屆DSE考生,終於在4月尾開考了,就此送上一些心理知識,為各考生加油打氣吧!(相片由作者提供)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生理需求,如飲食、溫暖、休息等,是全人類都需要的,這些生理渴求基本被滿足了,人類才會進一步追求另一個更高的需求層次,如安全感。但這套理論常被反駁的一點,是海量的例子證明人類為常會為滿足更高的心理需求層次,而去壓制基本的生理渴求。

經歷了不少徬徨的DSE考生,終可如願上試場,但常有不少的學生,為了最後衝次會在考試前犧牲睡民時間,拼命溫習開夜車,為了學業成績這種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而壓制更基本的生理需求。 從心理認知上,很多考生會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但從心理學對睡眠的研究,就會知道這種犧牲並非一種理性的選擇,當身體被意志力勉強剝奪睡眠休息時,會失去最理想的體內平衡(homeostasis)之時,對多種大腦功能,如記憶力(memory)、注意力(attention)、創造力(creativity)、解難能力(problem-solving)等產生負面的影響,每晚讀多幾小時比讀少幾小時,不會帶來更佳的發揮表現。

adblk5

每晚睡眠時,大約有4次循環包含5個睡眠階段,從量度腦電波(brain waves)可呈現出來,各階段的睡眠有不同的休息及收復功能,例如在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 REM stage),身體已在深層睡眠狀態,呼吸從第四階段的深層睡眠後回升、心跳變得不規律,肌肉放鬆至近乎全面癱瘓的狀態,但腦電波的活躍程度卻跟清醒的時間相若,會發夢,但肌肉全身癱瘓的狀態下夢境中的跑跑跳跳高呼叫喊都不會被實踐。研究發現若快速動眼期因為藥物、睡眠不足等原因被減少,亦會在之後的晚上再自動增加(REM rebound),發更多的夢!

adblk6

大腦在快速動眼期忙什麼呢?有理論認為大腦此時忙碌理順整合清醒時接受的各種外界刺激及資訊、例如把較不重要的資訊棄掉,有利創造、學習、解難、及記憶的鞏固,因此,當研究比較有REM睡眠跟沒有REM睡眠的分別時,發現有REM 睡眠期的參與研究者的學習及記憶等表現更佳。而欠缺睡眠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對小孩及青年人尤甚,亦常會被當事人忽略,即受測試者的思考反應已變懶,當事人都仍不太自覺。因此,勉強用意志力在考試前不停溫習,剝奪體內平衡(homeostasis)的需要並不是有價值的犧牲,如果因為時間不足而溫習未完,還是選擇去睡吧,交給睡夢中的大腦去繼續努力好了。

adblk7

不同的物種經千萬年進化而達至的生理及心理平衡需求都不一樣,但人類今天生存所需的特質,如吃喝、睡眠、安全感、社交、尊嚴、民主、自由、自主等,以種種原因勉強被剝削時,自會帶來各種負面後果,即使當事人對於被剝削失去平衡的負面後果一時感覺不大,選擇逆來順受卻無減這些需求長期被硬生生剝奪的巨大傷害,因此,無論是睡眠也好,或是愛、自由、尊嚴也好,都要拼命守好不要讓自己承受長期失衡,被勉強被剝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