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1-23 13:30:00

逼不得已殺野豬?

分享: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黃錦星局長口中的野豬傷人情況惡化,是過去幾年有三十宗野豬傷人報告,漁護署提供的數據是過去三年共23宗,了解這個數字後,筆者很懷疑,到底有幾多香港市民認同漁護署現在誘補殺野豬是最合情合理的處理方法呢?當黃局長表示漁護署已盡量用不同方法做到平衡,那所謂的盡量平衡,如何判斷?《眾新聞》的報導顯示過往審計署亦曾就野豬滋擾及市民餵飼的問題向漁護署提供建議,但漁護署並沒有落實,如增加禁止餵飼區,而另一些可以讓人豬共存的方法,如為野豬避孕或絕育,過去三年來署方曾為約350 隻野豬避孕或絕育,估計佔全港郊野地區的野豬數量約一成,那這個計劃是算「人手不足」還是「絕育追不上繁殖數目」呢?自「殺豬令」推出後,不少人提出了野豬滋擾及傷人數字上升的各種前因,如城市土地開發,令野豬生存棲息空間節節減退,如市民餵飼野豬,亦是令野豬到城市覓食的誘因,現在突然以誘補方法去殺豬,令不少市民反感,距離人類和大自然生物的平衡,差太遠吧?

過往立法會及區議會中,民選的泛民代議士,對政府推行的各種不合情理的政策,多少還有一些延緩批判及修正的力量,現在只有「愛國愛港」宣誓效忠聽聽話話的議員及公僕留下來,議會變得很和諧,可惜從心理學上,和諧的團隊,卻是孕育團體迷思(Groupthink)的溫床!團體迷思是指,一群團結的、凝聚力強的、積極維護和追求和諧共識的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尖銳及批判的觀點角度,缺乏開放多元的思考討論,結果並沒有全面考濾各種可行方案,或充分評估各種方案的利害影響下,最終作出了糟糕的決定,這些作出壞決定的團體,可以是受過高等教育、知識經驗豐富的專家,例如政府去年中曾推的「全日禁堂食」抗疫措施,一推便令不少需要戶外市工作市民的苦不堪言,而參與決策一眾智商與人工也不低的高官及專家才驚覺自己不知道原來如此多市民需要堂食,決策時只看到禁堂食對防疫的好處,而忽視了措施的負面影響。今天,遭泱的是哀號聲不被聽見的無辜野豬,善待眾生是一種態度,如果情況許可時,我們選擇不為牠們發聲,因果循環,只怕他朝君體也相同。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