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操與體適能:從奧運殿堂到兒童遊樂場
美國「體操女王」比拉絲早前旋風式訪港,與香港「跳馬王子」石偉雄並肩現身維港。他們的高難度動作令人驚嘆——如石偉雄的「李世光跳」須在0.3秒內完成轉體與翻騰,比拉絲的「空中漫步」更是躍至3米高空——展現了力量、柔韌與爆發力的極致結合。
然而,體操的價值不只在於競技場上的精彩表現,更在於它是一項能全面鍛煉身體的運動。透過體操訓練,孩子可以提升肌力、協調性、柔韌度與核心穩定性,為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從前滾翻、倒立到跳箱,每一個動作都是身體素質的磨練,也是自信心的建立。
本港學童的體能狀況令人關注。研究顯示,每5名中小學生就有一人超重,手握力更在亞洲地區中排名偏低。這反映出孩子們日常活動量不足,缺乏足夠的身體鍛煉。學校與家長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如體操這類多元化的運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體魄與積極心態。
筆者曾在大學體操工作坊中見證學生的蛻變:從一開始靠牆倒立都搖搖欲墜,到後來能流暢完成「前滾翻直腿起」,這種進步不僅是身體的成長,更是心理的突破。體操最迷人的地方,正是那種「看得見的成長」。
與其困在電子屏幕前,不如帶孩子走進體操館。從基本的翻滾跳躍開始,讓身體記住戰勝地心引力的快感,培養「跌倒再站起」的運動家精神。畢竟,今日在軟墊上學會安全著陸的孩子,明日或能在人生賽場上演屬於自己的華麗轉身。
作者為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肌力及體適能委員會委員周志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