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10-29 04:30:00
日報

蛇餅

分享: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呼籲大家趁「秋風起,三蛇肥」,齊齊食蛇羹。我是指醫管局專科診所各服務窗口前的人龍,在這十多年間,由站著數人,到今天處處出現數十人打蛇餅排隊的「盛況」。

社會各界一直將公營醫療服務的焦點放在新症和手術輪候時間,卻忽略了覆診時間延長對慢性疾病患者,以至全民健康的影響。

近年隨著人口老化,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大幅增加。加上這些疾病的治療日趨複雜化,專科門診服務需求大增,導致現時覆診間距長達三十多星期,即是病人平均一年不能見兩次醫生。如果醫生比較細心,願意犧牲自己午飯時間的話,病人在覆診時還勉強可以享有約10分鐘見醫生的「Quality time」。即使如此,一個身患多種慢性疾病的病人,在公營系統見醫生的時間,每年平均也不夠20分鐘。

每年20分鐘的覆診時間對照顧慢性病人有甚麼意義?相信大家心裡有數。覆診時間不足,慢性病的併發症不能及早發現,導致將來病情惡化才治療,無論是醫療資源和病人身心都做成沉重的負擔。對前線醫護來說,感覺也不好受。不少在公院精神科服務的學生慨嘆地跟我說,由於精神科門診病人太多,覆診時只能夠向每位病人問3條問題:「有冇食藥、有冇幻覺、想唔想死?」未仔細核實病人答案,便忙著開藥著病人離開。即使病人有其他身體不適向醫生求助,答案也往往是「我唔係睇呢科」,或立即轉介其他公院專科,然後又再輪候一、兩年,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專科需求「內循環」。醫管局專科輪候時間不斷延長,這是主因之一。

Ad Block

這個結怎樣解?中文大學醫院又有甚麼應對計劃?下回再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