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20-12-21 04:30:00
日報

紀錄片《陌路三胞胎》大團圓揭學術界邪惡實驗

分享:

稍為看過Netflix紀錄片《陌路三胞胎》(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的簡介,都會以為這是喜劇:一個猶太裔青年第一天到大學上課,竟然人人都來跟他打招呼,跟他說「歡迎回來」。原來他有另一名失散20年的孿生親兄弟,事情因此登上報章頭條。這在六十年代已是大新聞了吧,未算!有人看了報章,打電話給兩兄弟,說我也是1961年7月12日出生的,相信是你們第三個兄弟啊。
 

失散的三個攣生兄弟重逢,成了全國所有報章、雜誌、電視的頭條,有趣的是三人雖然分開成長,但由相貌到笑容、習慣、姿勢,甚至對顏色、運動(都愛摔角)、對女孩的口味都相當接近,傳媒寵兒愛煞這種題材了。

Ad Block


劇情急轉彎
重逢第一天他們就像認識多年了,「你會跟第一天認識的朋友在滾草地嗎?我們認識第一天就在摔角了。」重聚後他們天天見面,其中一名養父樂透了,他說自己突然多了兩名兒子,像中了頭獎。三兄弟因為成了名,甚至一起做生意,開餐廳,第一年(1993年)生意額就達100萬美元。以為是大團圓喜劇,但人生苦多樂少,《陌路三胞胎》劇情發展下來,故事揭露的邪惡歷史,竟令人如此心寒。


看上半齣《陌路三胞胎》使人隱隱感到不妥的是:3人怎會分開?他們是怎樣分別被3個家庭收留的?導演藉當年的雜誌封面、大量上電視接受訪問的片段,將歡樂的氣氛推到高峰,然後劇情急轉直下。

Ad Block


三兄弟分別被收養到不同階層的家庭:一個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另一位父親是教師,中等家庭;最基層那位父親是移民,開小店。3個一模一樣的嬰兒,怎樣會搞亂?3人開始想找答案。因為同一天3名孿生男孩誕生的機率很低,他們到圖書館找出生紀錄,很快就找到母親的姓名,約了見面,原來母親只是在舞會胡搞,懷了三胞胎,雖然不風光,也不是甚麼荒誕奇事。


刻意拆散三兄弟
剛才說到三兄弟在九十年代開餐廳,就在事業一帆風順之時,他們接到一通電話,一個記者一直在研究孿生兄弟分開成長的課題,曾讀到一本著作引述一個神秘報告,說到有機構會刻意將孿生兄弟/姐妹拆開收養,再觀察他們成長,這是一個大型實驗!3人呆了,隱約記得成長時每年都有調查員來跟他們做測試、拍照拍片,調查下來,只知道負責的醫生是業界出類拔萃的一位,而且研究規模很大,長達20年,但研究結果多年來沒有發表過。那為甚麼要研究?研究的目的又是甚麼?

Ad Block


三兄弟一起做生意後卻漸多磨擦,有一天,3人之中看來最歡樂那位,突然在家吞槍自殺。有研究指分開的孿生兄弟/姐妹,在成長中會出現情緒病,3人記得,自己年幼時會用忍住呼吸等方法自虐。難道這就是研究目的?


他們用盡所有方法調查,發現相關報告被封密了,要2066年才解封,但研究的方向,竟然是研究人類在不同環境下成長,受先天影響多還是後天多。他們的情緒、自殺傾向,才沒有人關心。


雖然沒法得悉有關研究的全貌,但這段齷齪往事,藉學術之名行邪惡之事,峰迴路轉,當中發掘的人性已夠令人心寒了。

Ad Block


資深傳媒人、文化版/電影版編輯。大學讀藝術,但更愛電影。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