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7-06-01 06:00:00

《巴黎影舞者》 Loïe Fuller值得一個更好的劇本

分享:

早前Pina Bausch舞團應香港藝術節邀請來港演出,演出經典作品《穆勒咖啡館》,那是1978年的作品,Pina Bausch固然經典,但要提到再之前的現代舞蹈家,一般人已經說不上口。想像一下,在資訊不流通的十九世紀,舞蹈是怎樣改革的? 《巴黎影舞者》(The Dancer)的主角Loïe Fuller(1893-1928)被稱為「光之女神」,早於1891年以《蛇舞》演出揮舞著靈蛇似的350尺裙擺,一鳴驚人。在那個電力系統的草創期,她自編自導自演作品。她著力的設計範圍包含繪製舞台草圖、安排燈光照射,再加上了多面鏡子等等,視野超越當代表演者,也一早超出了舞蹈本身。

Ad Block


《巴》片是法國導演Stephanie Di Giusto首部長片,榮獲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及法國凱撒電影獎5項提名。故事以Giovanni Lista撰寫的傳記《Loïe Fuller, Danseuse De La Belle Epoque (洛伊富勒,來自「美好年代」的舞者)》為藍本,主線既是女主角掙扎向上、不斷創作的生涯,又包含了她為了保護自己的原創不被抄襲(鮮有藝術家故事談到版權及登記專利。戲中寫到她因舞蹈在美國被抄襲,法國有法例保護,而美國沒有,她才到巴黎發展),以及跟「現代舞之母」Isadora Duncan的競爭,與伯爵之間的情慾關係。

Ad Block


美藝水平高
Loïe出身寒微,本是農村少女,導演在撰寫她到城中的經過,替她杜撰了一段背景:她母親設定為Mothers(反酗酒的社會運動)的成員之一,因為母女關係很僵,她才離開。Loïe本想成為演員,但意外地開展了舞蹈生涯,她的經典表演,有異於其他舞者,首先,她在台上再搭一個高台,自己就站在台上台,身上穿上特製的長袖、長裙襬舞衣,後來更加上強烈聚光燈,當表演開始,她隨節奏出力的揮動裙擺,在光線下,猶如一條舞動的蜿蛇。Loïe Fuller沒有留下任何演出片段,據記載,當年愛迪生曾提出要拍下她的舞姿,但被拒絕。Loïe Fuller個性神秘,喜歡「神隱」山中研究及設計她的表演。電影重現了她的舞姿,即使是百多年前的創作,如今看來仍然震撼,戲中描寫到Loïe成名,租用了伯爵的大屋作Studio,聘來更多少女舞者在草原上舞蹈,大力的踩在泥濘上,感受天地之氣,這都令人想起今天的現代藝術團體,例如優人神鼓(優人有所謂「雲腳」,就是在田野間快速行走)。原來Loïe才是箇中始祖,戲中的表演,這些場面,加上電影的美藝水平,是戲中最出色的部分。

Ad Block


故事較薄弱
但《巴》的整體故事就一如很多法國電影,比較薄弱,我們看到富有的伯爵,一見Loïe就喜歡,即使被她偷去一筆錢研究戲服表演,也在所不計。但二人之間的感情孰真孰假,或是一種純粹的供求關係,也有點含糊不清。據記載,Loïe本為同性戀者,戲到了中段出現年輕有才華的Isadora Duncan,Loïe對她是先愛才,又嫌她耍手段,後來突然變成了愛慕轉折便有點突兀。
其實一如導演本身所言,Loïe不是天生舞者,她比較接近表演,天才舞者是被後世稱為「現代舞之母」的Isadora Duncan。為何主角是Loïe?我們關心主角是Loïe嗎?寫出動人人物,其實是編劇最要做好的基本功課。Loïe Fuller值得有一個更好的劇本。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