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宣傳重點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班底打造,同樣是改編自暢銷青少年小說,《抱抱我的初戀》沒有愛到生離死別的絕症,換上一段面對群眾壓力的初戀,壓力源於自身的性向秘密,兩片都觸及嚴肅命題,卻瀰漫著活力朝氣,後者更是破格地以同志少男當青春校園片主角,被外媒視為小眾走進大市場的里程碑。

討喜有共鳴
在政治正確的氛圍下,性小眾的電影已不屬罕見,上屆的奧斯卡由《月亮喜歡藍》奪最佳電影,今屆除了獲最佳外語片的《神奇女郎》,還有橫掃多個頒獎禮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有別於上述電影的沉重揪心,《抱抱我的初戀》走輕喜劇路線,勾劃一段少年尋索身份認同的旅程。此片改編自貝琪艾柏塔利(Becky Albertalli)的《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誌》,作者是經常接觸年輕性小眾的心理醫生,本身是同志的導演格伯蘭特,曾監製《閃電俠》、《女超人》等美劇系列,頗能捉摸年輕人心態,取材貼地到肉,既能刻劃同性戀者的小眾處境、自我認知的疑惑、對異性戀預設的質疑,亦試圖淡化大眾對同性戀者的刻板印象。劇情發展雖不脫校園愛情片的公式,但勝在平易近人,呈現青年人情竇初開的百態,包括暗戀、曖昧、窮追不捨等,手法生動幽默,加上選角恰當,《侏羅紀公園》的尼克羅賓遜擔正演少男同志,充分表現難言之隱背後的忐忑和壓抑,他與幾位配角的互動,十分討喜,生出超越性向的共鳴。


出櫃要自決
故事以美國的高中校園為背景,17歲的西蒙成長於溫暖美滿的小康之家,有三個共同進退的死黨,從外形裝扮到性格特徵,他都予人「直男」感覺,實質是隱藏著同性戀傾向,看來是滿有愛與歡笑的高中生活,因不能說的秘密而暗自困擾。直至在校內Secret網站看到一位神秘同志的獨白,難得遇上同路人,他便鼓起勇氣以電郵聯絡對方訴心事,暗生傾慕之情,料不到還未弄清對方身份,竟會因同學的報復行徑而被「出櫃」,被迫公開同志身份的他,曾怒吼:「應該由我決定何時、何地、何人去知。」聽來擲地有聲,一個人的性傾向跟旁人的關係不大,既然不是交友的先決條件,何解會對別人的性傾向感好奇?出櫃與否,往往視乎當下處境和心態,以及旁人的反應,說到底,最重要是不感羞恥,一切出於自決。西蒙早已確認自己的性傾向,因擔心遭嫌棄拒絕,一直不敢向家人摯友剖白,若要開懷抱抱親情、愛情和友情,旁人的接納與鼓勵固然不可少,但關鍵仍是先要學會擁抱獨一無二的自己。
影片亦觸及家長獲悉兒子隱藏性向秘密的複雜心情,戲中的父母既感震驚、不知所措也深感內疚,這大概是合情合理的反應,惟他們沒有急著跟進,倒是靜待時機,表達點到即止的關心,容許彼此有消化情緒的空間,母親對兒子多年來被秘密壓得透不過氣的苦況,感同身受,實是遇到同類境況父母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