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一大舊址
在廣州越秀南路上有一棟非常醒目黃色的民國風中西合璧建築,門口寫著「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這棟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這重大歷史事件的遺址非常低調,去過的廣州人都不多。
1924年1月,孫中山在此召開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孫中山重新解釋三民主義,闡述了國共兩黨合作的思想。
禮堂塔樓四面裝置了時鐘及長圓形玻璃窗,從正門進入,大禮堂修復為當年會議時的模樣。主席台上懸掛著中華民國國旗和中國國民黨黨旗,會場中間掛有萬國旗。出席會議的有孫中山、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林森等國民黨人,還有李大釗、林伯渠、毛澤東、瞿秋白等跨黨的共產黨人。我們還能找到毛澤東當年坐的位置。
這棟被稱為鐘樓的建築原為1904年建的廣東貢院,民國後改為兩廣師範學堂。2015年維修時進行了考古調查發掘,還發現了廣東貢院號院的基址。
1923年共產黨在廣州舉行了全國第三次代表大會,確認了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的可能性,並決議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的第一次合作。在此合作的背景下促成了1924年國民黨一大會議的召開。
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很短時間就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可惜蜜月期只有三年。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針對共產黨人的四一二政變,殺死300多工人,逮捕500多人,5,000多人失蹤;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國民黨中央召集「分共」會議,通過決議與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一大會議召開後,這裏改為廣東大學;1926年更名為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