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2-08-26 04:31:12
日報

實事求是看民研

分享:
實事求是看民研

由鍾庭耀主持工作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些調查結果引起關注。有意見認為,這些結果好像愈來愈「接近港府的要求」,無論從數據和趨勢來看,都令人感到港府的工作不斷好轉,並取得愈來愈多市民的接受。於是,問號出現了:這到底是甚麼原因?是否轉軚的跡象?

我不懂統計學,但不妨從一般現象分析各種可能的原因。首先,近年移民或離開香港的人愈來愈多,港府的統計也反映人口總量下降的趨勢。人們無法知道這些人士離港的具體原因,也很難分類,但相信當中有大量不滿現狀而灑淚別香江的傷心客,也有因為人望高處,蟬曳別枝或踏上征途的新一代。試想,這類人士為數不少,在民意調查被隨機抽中的比例也會降低;此消彼長之下,滿意港府表現的比例自然增加,並不奇怪。

其次,李家超上台後,爭議性的話題已不多見。過去,選舉制度和公民權利等問題已塵埃落定,而且在可見將來,只有一些「羽量級」選舉;例如因為個別立法會議員轉投政府而出現的補選,已不是市民關心的重點。又如《基本法》二十三條,港府目前只是不斷提及,製造輿論,增加張力,但尚未到「開波」時候,市民的反應和反彈自然不會太激烈。

此外,新政府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經濟、民生和防疫之上,都沒有甚麼爭議性,只要表現中規中矩,應該沒有甚麼大問題;即使疫情反彈,一般市民也會感到非戰之罪。於是,港府民望比過去上升,也是自然的事。

還有,市民對現狀已進入一個「習以為常」的階段,也不大熱衷於政府的表現,甚至不表態,不接受調查訪問,也是人之常情。正是時也,勢也,不等如背後有甚麼刻意的扭曲。

所以,不妨從客觀數據中研究趨勢,並把不同的民意調查放在一起比較,毋須簡單化得出「轉軚」的印象。

對港府而言,更要清醒,不要以為萬事大吉。一來因為不滿的比例仍高,二來敏感議題終有一天拿到桌面上來,屆時的民意走向如何,仍是未知之數。總之,民意如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也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的規律。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