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21 04:31:57
日報

抗戰勝利猶須記 自由開放仍須持

分享:
抗戰勝利猶須記 自由開放仍須持

抗戰勝利猶須記 自由開放仍須持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昨日正式推出紀念網頁,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透過介紹連串多元化的紀念活動,讓市民參與,重新認識這段歷史的深層意義。鑑古知今,香港發展歷程能夠成為世界注目的東方之珠,香港作為自由經濟的貿易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基礎,特別在二戰的時候,香港作為自由港的特色同樣在亞洲十分獨特。這些歷史過程,亦值得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時重溫,以尋找香港的發展脈絡,了解在珍愛和平的背後,經濟的自由交往、貿易的自由往來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政府及民間組織將舉辦一連串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包括官方紀念儀式、文物及圖片展覽、抗戰遺蹟導賞、研討會、專題講座及工作坊、抗戰電影欣賞、微短劇、抗戰書籍展覽,以及文藝晚會等。其中,官方紀念儀式將於9月3日在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緬懷先烈和死難同胞。

回顧抗戰歷史,自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三省,中國便開始了長達14年的英勇抗戰。在日本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時期,香港人口由160萬劇跌至60萬。超過四分之一的民房毀於戰火,到處頹垣敗瓦,滿目瘡痍;工商百業癱瘓,居民度日如年。其間,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堅守在香港境內,與日軍英勇戰鬥,營救了大量文化人士,如何香凝、茅盾等。

adblk6

另外,過往教科書較少提及的是香港當時的經貿角色。在日本軍隊侵佔香港前,香港仍為英國管治地,歐洲戰場上英國與德國激戰正酣,但英國政府仍容許德國公司在香港正常從事貿易及金融活動。這一政策看似矛盾,卻深刻體現了香港「政治中立」的商業基因:即使在戰火連天的國際環境中,仍堅持高度開放的自由經濟原則,將商業交往置於政治紛爭之上。這種「在商言商」的取向,使香港在動盪年代成為亞洲的「瑞土」,一個相對穩定、開放的商業避風港。正是這種堅持,為戰後香港迅速崛起為東方之珠奠定了基礎。

近年世界格局轉變,地緣政治日益緊張,香港難以獨善其身,避免捲入政治紛爭之中。例如在美國的關稅戰中,美國不視香港為獨立關稅區,對中國徵收的關稅措施甚至將香港納入針對範圍,又取消了對香港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理據基於貿易逆差,但實際上香港是自由港,對美國大部分貨品實施零關稅,根本不存在「對等」與否的問題。但道理說得通,國際政治卻很現實,香港仍要審視原有的成功要素,就是高度開放的自由經濟,擺脫政治先行的考量,避免與香港成功要素愈走愈遠。

adblk7

政府和民間舉辦一系列的抗戰勝利活動,這些活動意義重大,除了讓年輕人認識戰時的香港,明白和平是得來不易。當然,各國奉行自由貿易,相對能建立更持久的和平關係。全球化的浪潮在過去二、三十年席捲全球,世界格局也相對和平。然而,現在世界格局開始有所轉變,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如果在經濟上也不能「在商言商」,國與國之間也難以和衷共濟,紛爭也愈來愈多,世人也應當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