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8-22 04:31:40
日報

疫情催化劑

分享:
疫情催化劑

疫情催化劑

新冠疫情對很多人是壞事,但我卻認為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作用,像更完善的速遞服務、視像會議及在家工作。放眼歷史,疫情雖然帶來人類苦難,但同時迫使社會創新,最終意外地推動文明前行。

十四世紀中葉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奪去三至五成歐洲人口,但倖存的農民忽然獲得前所未有的談判力量。地主為了維持農作,不得不提供更高工資與更好待遇,造就更大規模、更高產的農場。剩餘財富流入其他經濟活動,為數百年後的工業革命奠下關鍵基礎。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舊世界病原體奪去多達九成美洲原住民性命,迫使歐洲思想家反思神意與自然秩序,造就經驗科學的興起與啟蒙運動的誕生。另一方面,殖民地勞力真空加速了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擴展。

十九世紀,反覆霍亂揭示都市過度擁擠及惡劣衛生帶來的致命後果,直接推動了定義現代城市的基建革命。1858年倫敦泰晤士河因熱浪成「惡臭之河」,最終迫使議會撥款興建下水道系統。這些公共衛生革新不僅防病,亦推動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

adblk6

這種歷史循環揭示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疫情往往打破「馬爾薩斯陷阱」——人口超越資源供應的局限。黑死病造成的人口銳減,使倖存者的人均財富和生活水平提升。十七世紀的瘟疫促成金融創新,如現代保險制度的出現。甚至近年的新冠疫情,也加速了自動化與遠程工作技術的普及。

這並非說疫情可取,而是要承認人類非凡的適應力——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仍能將悲劇轉化為進步的引擎。這段歷史既是警示,亦帶來希望——苦難確實存在,但重建卻可能帶來更美好的社會。疫情的故事,最終是人類韌性的故事:我們有能力把悲劇化為推動未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