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5-16 04:31:47
日報

的士黃昏與網約興起

分享:
的士黃昏與網約興起

的士黃昏與網約興起

紅隧口排隊等客嘅的士先生,個個面口黑過鑊底,乘客仲要呻:「師傅唔該開冷氣啦!」呢啲日常街景,無疑同1964年訂落嘅的士牌制度息息相關。萬八個的士牌,曾經癲價至720萬一個,早變成行內老闆嘅生財工具。但牌價現在跌剩不足三分一,搞到成個行頭都「燶燶地」,網約車加上經濟不景,的士業即時爆大鑊!  

香港的士牌主長久以來以收租佬心態經營的士生意。司機培訓及提升行業競爭力對牌主而言根本缺乏誘因,運輸及物流局去年6月回覆立法會,警方接獲9,584宗涉及的士司機的投訴,數字按年急升近七成,情況就是「貴租→劣服務→走客」嘅死亡loop。政府去年搞嘅「優質的士車隊」,想推動3,500架新車救亡,點知五隊得兩隊試行,夾埋得300架喺街行,仲有兩個月就Deadline,達標率……

滴滴殺到業界跳掣  

另外,滴滴靜雞雞殺入香港,的士大孖沙即刻拉大隊去運輸署。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周國強指,唔係國家有網約車,香港就一定有網約車。但實情是,全世界好多地方都網約車盛行,香港為何又反其道而行,周先生的邏輯既不能說服社會,反過來只是為網約平台增加了公眾同情分。放在眼前的客觀事實是;網約車夠方便有預約,的士業就困喺六十年代嘅牌制而艱苦經營!  

破局要斬炒牌金鎖 

政府思維其實應該懂得「先破後立」:短期可搞牌照改革,澳門的士一般8至10年。香港牌照永久制顯然已不合時宜。

adblk6

另外,既然網約盛行,政府可想清楚發牌細則,要網約公司受埋萬八架的士一齊玩,的士業同網約公司重新傾過合作原則。長遠就要放寬「出租車牌」,等合規網約車能名正言順入場良性競爭。 在意大利,網約平台不能自行招募司機,只能與的士公司合作,德國網約平台的司機也必須持有的士營業牌照,日本東京都等地區的「白牌車」司機,可以網約車形式載客,但前提是須與的士公司簽約。這些都是外地網約平台與的士業界的一定程度可合規定。

倫敦及東京的士都是城市一道風景線,社會也珍惜他們的存在價值,香港的士又能否透過改革遊戲規則,變成城市的生招牌?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