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丁格的貓」是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由量子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於1935年提出。在這個想像實驗裏, 將一隻貓和毒氣瓶放入一個密封的箱子中,箱子中有一個偵測器,如果偵測器接收到衰變粒子,毒氣瓶就會被打破,並釋放毒氣導致貓死亡;反之,若沒有接收到衰變粒子,貓將會存活下來。在尚未觀察箱子內結果前,貓正處於一個同時是活和死的「疊加態」,然而一旦開箱觀察,疊加態就會消失,只能看見兩種結果:活的貓或是死的貓。
這個思想實驗啟發了許多人對於人性和感情的思考:在未確認前,非但答案不一定只有一種,而所謂答案可以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東西、社會限制允許我們看到的東西,或我們認為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總之就不代表現實的全部,可是這就是現實,就是人性。
現在比「薛丁格的貓」更火的概念,可能是「薛丁格之妻」(Schrödinger's wife)。
1925年的聖誕節,薛丁格甩下自己的老婆,邀請了一位神秘女性來到阿洛薩度假。這位女士令他靈感迸發,完成了在海森堡發表的矩陣力學的論文,並接連發表了6篇重要論文,創立了量子力學波動方程式。就某個角度而言,那位神秘女性在物理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可惜無人能考據出她的真實身份(因薛丁格風流成性、情人無數)。
現在人們以「薛丁格之妻」來形容兩人仍在一段婚姻關係中,卻同時也在分離的一種狀態(不過事實上薛丁格之妻不介意與薛丁格的情人同住,也願意照顧他與情人的孩子,薛丁格成功達成了現實中老婆和情人的「疊加態」)。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悖論反而更能反映現實中的常態,現今社會生活的寫照——有感情未定狀態的薛丁格的戀愛,也有股票還沒賣掉的薛丁格的股票。
薛丁格也提出了「量子糾纏」概念,說明兩粒子一旦靠近而相互糾纏後,就失去自己原來的獨特個體性,融合成兩粒子的整體狀態,即使分離至天涯海角,只要維持糾纏狀態,兩粒子的整體特性就不會消失——只要兩個人曾經在一起,即使日後各不相見互不相干,也總會維持糾纏狀態,在不同方面互相干擾,無法回到原來的獨特個體性。
這些概念令薛丁格一躍成為了當今最重要的感情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