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8-04-17 06:00:00

楚原本色

分享:

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終身成就獎予導演楚原,大導演在台上的感言實在難得。尤其這是一位30歲不到已經在影壇打滾、並且曾經率領潮流的導演總結自己的水銀燈下生涯,直面一己的豁達大度,令人敬佩。
 

誠如金像獎主辦組織的說法,楚原是「多番開創新風氣」,從粵語片再生的《七十二家房客》,到古龍唯美意境武俠片《流星蝴蝶劍》;一位熱愛電影的年輕朋友向我提到1972年的《愛奴》,那是在當年仍是保守社會氛圍下的意識大膽作品。楚原是多面手,古裝現代,喜劇悲劇,無一不通,不過,個人來說,周日晚上楚原侃侃而談「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最令人動容。這不僅是楚原對人生的體驗,其實也是他的新寫實主義電影本色,一甲子之間,人生如電影,電影貫徹人生。

楚原的新寫實主義電影,最為人知的是1960年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講述志康(楚原父親張活游飾演)與玉薇(白燕飾演)一對夫婦,與五個兒女擠在一間小木屋。志康是正直窮教師,其後被學校辭退,一家人生活頓時坎坷。故事百轉千迴,他們竟然想到全家服毒走上絕路,最後一刻玉薇不捨得兒女,一家七口從鬼門關前走了回來。之後是志康的小說受歡迎,玉薇大喜,「志康,我們到底捱到有今日了!」,大團圓結局。

今天重看《可憐天下父母心》,或許有人覺得情節老套,但當中的新寫實主義顏色,在60年代初香港社會拮据年代,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意喻人們不要放棄,希望就在明天。沿此上尋,是意大利戰後新寫實主義電影帶出的人文關懷,優秀作品是第昔加(De Sica)的《單車竊賊》,在世態炎涼的戰後廢墟燃亮人性光輝。

楚原在金像獎的講話,談到鼓勵人們昂首濶步的一剎,令人想起《可憐天下父母心》最後一段情節:對何謂「人生」,何謂「成功與失敗」,楚原以個人的經歷,作出人戲合一的寶貴闡述。本屆金像獎過程稍嫌拖沓了一些,個別場口更有一定催眠作用,但楚原這番感言振聾發聵,那是全場最精采的一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