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姐」可說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她們決心「梳起唔嫁」,一心一意,一生只服侍一個家庭。香港在五、六十年代,特別多馬姐,她們一腳踢,清潔煮飯,將家庭的小朋友帶大,儼如媽媽一樣的親。
時代改變,馬姐這個行業基本上消失,取而代之是外來的家傭,而這些從外地來的傭工,賺夠錢就回鄉起屋,鮮有計劃一生侍奉主人。這個月我們的其中一個製作,是康文署計劃下的社區文化大使巡迴演出,主題就是香港從六十年代到現在的一些重要變遷,故事內的主人翁,除了粵語片年代常見的工廠妹,另一個重要角色是馬姐,還有打漁維生的水上人,以及苦力等,這些都是香港幾十年前的經典小人物,我們希望透過這些人的故事,訴說香港的轉變,重要的是香港人經歷幾多風浪,仍然是打不死。
那個年代,物質雖不豐富,但人情味卻濃厚,生活愈簡單,人與人之間就少了一份計算,多一份幫忙,相處也融洽得多,加上大家都窮,更加會努力奮鬥改善生活,偏偏馬姐就安心在一個家庭好好工作,忠心耿耿。
有興趣觀賞這個免費演出的話,這兩個星期仍有機會,詳情可到糊塗戲班網站《尋找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