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匯集團成功脫離過度依賴「補習天王」的盈利模式之餘,亦反映國際教育樞紐的多元角色。(網上圖片)
精英匯集團(1775)2025業績公告,如何反映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前景?
教育股股價倍升,市場反映投資者歡迎政府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政策,尤其鼓勵內地高中生到香港註冊中學就讀,成為「學校考生」報考香港DSE。以私校背後的上市公司作研究案例,除了可藉資本市場即時量化政策紅利,還能夠從經濟角度解讀公司業績。市場樂觀地看,會計角度又點睇最新教育股的業績公告?有請Grok以專業會計師的角度分析:
「業績公告顯示,總收入增長23%至1.93億元,主要受中國內地業務擴張推動(收入佔比升至22.2%,增長159.7%),反映跨境教育需求強勁及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橋樑的優勢;然而,錄得虧損2,453萬元(增長5.3%),經調整後虧損(排除投資物業公平值減少及金融資產變動)減少32.3%至1,480萬元。整體而言,此業績驗證香港國際教育樞紐前景樂觀。」
單從會計角度分析,即使經調整後虧損比去年減少,未見盈利國際教育樞紐的前景可以樂觀嗎?是的,市場反應與會計角度的不同,主要分別是資產價格是為獲利而向前看,而年度業績是為問責而往後看。於是,假如問題涉及「前景」,市場反應往往更值得參考,這卻不表示業績公告等會計報告沒有用處。經濟角度分析業績的前景含意,我會先留意變動最明顯的量:收入增長23%,變動是明顯的。按主要產品或服務項目劃分,學校服務與配套教育服務及產品的增長更明顯,分別錄得62%和47%的高增長,跑贏中學日校和輔助教育服務的增長。數據顯示,公司成功脫離過度依賴「補習天王」的盈利模式之餘,亦反映國際教育樞紐的多元角色。國際教育樞紐,提供的不止是優質教育,還有學生課堂外以至畢業後的種種配套服務。
再看損益表之外流動負債中的「合約負債」(Contract Liabilities),即公司(學校)從客戶(學生)收到預付款(學費)但尚未履行相應的履約義務(教學),因此暫時未能確認為收入。精英匯2025業績的合約負債,由去年不到2,500萬元倍升至今年超過5,000萬元,預示新盈利模式之下來年收入可持續增長,未來業績預期符合早前股價倍升。於是,至少在高中教育方面,國際教育樞紐的前景我是樂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