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9-21 11:15:00

如何突破您的設計盲腸?

分享:

當我們思考一個現實場景中的問題時,如在短時間內便找到答案,則可能意味著這個答案並不周密,或許只顧及了問題中某個或局部性的介面。若要把一個問題所牽扯的各方面想清楚,則困難複雜得多,只有少數思維能力極強的人才能做到。以下幾個原因而導致周密地思考問題並非容易事:

  • 我們總偏好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多於抽象資訊,這代表我們的思維和決策容易受少數特殊事件影響,例如一談到輟學創業,大部份人便想到了Bill Gates或Steve Jobs這些極端成功例子,卻完全忽略數量多得很的失敗者。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這些極端例子並不能反映整體情況。若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思考就容易出現偏頗。
  • “證實偏見”,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接下來就往往只顧佐證自己的看法,只關注能證實這個觀點的論據,對相反的論據視而不見,因此就無法從反面來考慮問題。
  • 每個人受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必定會存在思維中的「盲區」。而單靠個人是很難自己去消滅這些「盲區」,因為它是屬於「未知的未知」,即一些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所以在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時,我們無法消除它,最多只能逼近無盲區的狀態。

每個人都存在「認知盲區」,然而這是設計行業上的頭號障礙,導致重大的設計錯誤。故此,資歷較深的設計師在工作中會不斷地減少「認知盲區」的範圍,他們在輸出抽象信息前,會先行設計出切合絕大部分使用者的「認知模型」。

©ClaudiaYU

©ClaudiaYU

從簡單的矩陣可以發現更多思考的盲區:

  • 公開區:我和別人都知道的
  • 盲區:別人知而我不知道的
  • 隱秘區:我知而別人不知道的
  • 未知區:我和別人都不知道的

透過小組交流會使四個區域的面積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而理想的交流,應該會使公開區越來越大,盲區和隱秘區則越來越小,甚至未知區也隨著減少,從而設計適合其項目的「認知模型」。

當然,上述只針對認知方面的介紹,設計師需要在過程中不斷令自己更瞭解使用者,學習行業主流產品的設計背後邏輯,學習使用者體驗相關的知識,通過不斷提升專業度減少盲區和未知區。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