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9-16 04:30:00
日報

中醫角度拆解痛經

分享:

痛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月經失調問題,通常月經來臨前及月經頭一至三天最為明顯,患者一般會有下腹部疼痛、腰痠。嚴重者可伴有出冷汗、反胃、嘔吐、腹瀉,甚至頭暈昏倒的症狀,甚為困擾。西醫學把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指無明顯生殖器官異常的月經疼痛,後者多因生殖器官某些病變造成,如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或慢性盆腔炎引致的痛經等。

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發生痛經的時間、部位、性質、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況,辨別其虛實寒熱。例如經期來臨前或頭一、兩天疼痛多為實證,經期差不多完結前才疼痛為虛證;痛的部位在兩側及下腹部多由肝引起,疼痛連腰痠腳軟病多在腎;脹的感覺為主多屬氣滯。

臨床上最多的是氣滯血瘀證病人,此證可因女士平常壓力大,多思慮,致肝鬱氣滯,瘀滯沖任,氣血運行不暢,故出現「不通則痛」之象。症狀包括經期前下腹脹痛甚,合並經前胸脅或乳房脹痛、頭痛、心情不暢、經血血塊多,血色暗紅不鮮、面色暗黑等。

中醫師會建議此類病人多從生活作息入手,多做運動減少思慮令氣血和順,日常亦可自行沖泡行氣花茶(如玫瑰花、茉莉花等),在經期前尋找註冊中醫全面診症則更佳。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曾芷言醫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