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話你知:秋日養生重「收斂」
不知不覺,秋天已到來(從8月7日立秋至11月6日立冬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醒我們,秋天是「養收」的季節。若違背則容易傷肺,冬天亦可能出現腹瀉等問題,以下為養生要點。
1. 情志:秋風漸起,日照減少,容易令人感到蕭瑟憂鬱。中醫認為「悲憂傷肺」。此時應保持心境平和安寧,減少過度思慮。古人重陽登高賞景,正是一種開闊心胸的方法,現代人也可多到戶外走走,親近自然。
2. 起居:《黃帝內經》建議起居「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有助收斂陽氣,早起則讓肺氣得以舒展。初秋時節,天氣變化大,晝夜溫差明顯,穿衣應遵循「秋凍」原則,不要過早添加厚衣,讓身體逐漸適應寒涼,增強抵抗力,但也要注意避免著涼感冒。
3. 飲食:秋燥易傷津液,飲食首重「滋陰潤肺」。可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製品、梨、枇杷等柔潤食物。中醫認為「肺欲收」,宜多吃酸味食物(如酸棗、檸檬、山楂、葡萄)來收斂補肺,同時減少葱、薑、蒜等辛散發汗的食物攝取。
4. 運動:秋高氣爽,正是運動好時節。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喜歡的運動,如跑步、登山、太極拳、八段錦或五禽戲等傳統健身法,都有助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5. 保健:秋季是疾病多發季節,須注意預防。飲食要衛生,避免變質食物。秋燥易引發口鼻乾燥、皮膚乾癢、咽喉不適等問題。日常可適量食用滋陰潤燥的食材如沙參、百合、銀耳、川貝等。養成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顧護好「秋收」之氣,肺氣充足,冬天自然少病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佑綜合醫務中心設有恆常中醫服務,詳情可參閱本會網頁(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佑綜合醫務中心網頁),或致電2577 9375查詢。
作者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資深中醫師簡達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