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調肝脾腎、通任督脈與腦病防治(上)
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支配著我們所有的日常行為及活動。「諸髓者,皆屬於腦」「腦為髓之海」,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氣血該匯聚於此(咽、耳、口、鼻)。大腦皮層四個主要區域分工:額葉(負責決策、語言和計劃)、頂葉(處理觸覺與空間定位)、顳葉(聽覺處理與記憶)和枕葉(視覺資訊分析)。小腦則負責協調運動,腦幹則維持生命基本功能。不同部位受損臨床表現各不相同。
一旦大腦血管(堵塞、痙攣或者出血)或者神經受損(炎症、退化、病毒等)都可能導致腦的神機失用(元神與識神功能)就會產生諸如中風、癱瘓、麻木暈厥、抽筋(面部與肢體)、頭暈、頭面痛、抑鬱焦慮、癡呆、兒童自閉、味覺與嗅覺、視力下降等疾病,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更為嚴重的可以短期內危及生命。
從腦(主要是腦幹)發出12對腦神經在腦和身體各部分之間傳遞資訊,包括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等特殊感覺。督脈、膀胱經「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且督脈與任脈相接,與沖脈同出一源。這也是中醫特別重視泥丸宮(腦幹、丘腦)原因,泥丸宮與肝脾腎、任督膀胱經關係尤為密切。
調理任督脈膀胱經可調整氣血陰陽、補益肝腎、健腦寧神。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位於督脈、膀胱經上的頭部穴位百會、印堂、神庭、玉枕、天柱,魂門、意舍等可以安神益智,健腦調神,益髓充腦,可以預防與治療腦退化、癲癇、兒童自閉、多動症、抑鬱焦慮等各種腦病。臨床上常用的組合穴位四神聰、智三針(神庭、本神)、腦三針(腦戶、腦空)、定神三針(印堂、陽白)等。
下星期將繼續探討肝脾腎與腦病防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教授汪艷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