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9-09-12 12:00:00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分享:

常常聽到減肥人士為了減肥都會刻意避開進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其實碳水化合物並不一定是減肥大敵。如果食得其法反而有助減肥,由於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所以不要盲目一刀切。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根據衞生署和世衛的營養指引,成年人每天的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取量應佔總熱量的55至75%,所謂「低碳飲食」就是會吃比建議攝取更低的碳水化合物。減少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便以食用含蛋白質和脂肪比例較高的食物代替。較溫和的低碳飲食法是把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由正常的55至75%降至20至30%。

其實,碳水化合物有分不同種類和功能,也有「好」「壞」 之分。碳水化合物主要分為3種類型:澱粉類(Starch)、糖類(Sugar)以及纖維類(Fibre)。

而「精製」碳水化合物,又稱「白色碳水化合物」,包括碳酸飲料、糖果以及加工和精製食品,比如白麵包、蛋糕和餅乾。大家應避開「精製」碳水化合物,因這些澱粉類和糖類碳水化合物經過高度加工,已經喪失了原來的膳食纖維,而成分在被人體消化過程與糖類接近,會迅速地被身體消化和吸收,令血糖急升於是影響人體胰島素分泌。相反,選對了優質的未精製、高纖碳水化合物,如全麥製品、燕麥、南瓜、豆類和甘薯類,除了能滿足人體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基本需求外,還能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幫助減重。此外高纖蔬菜,能夠幫助素食者紓緩因低碳飲食帶來的健康問題,例如便秘。

Ad Block

如攝取不足碳水化合物會怎樣?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身體能量的首選,而腦細胞也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因此如攝取不足碳水化合物,可導致腦細胞的葡萄糖供應不足,影響記憶和思考力。長期攝取碳水化合物不足,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攝取不均,易導致營養缺乏,還會影響脂肪代謝,導致脂肪積聚,除了外觀肥胖,更增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胰島素的分泌量和敏感度也減弱,令糖分會滯留在血液內導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由此可見,碳水化合物的問題不在於「食不食」,而是「如何食」!除了要注意「量」之外,再來就是選吃「優質」的碳水化合物食物。總括而言,以高動物蛋白質或脂肪配合低碳飲食,以及高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都是不建議的,應盡量以植物蛋白質或優質脂肪代替,配合一些好的優質天然碳水化合物食物,這才是個促進健康的長期飲食法。

Ad Block

作者為為Nutrilicious創辦人兼首席營養師Michelle Lau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