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七年,港產動畫長片《世外》終於上映了。近年電影業不景,別說動畫,開拍的真人電影也不多,要拍動畫長片,製作費比真人電影更貴,香港也沒有動畫長片的工業。香港有專業動畫人,但他們平常收入多靠製作廣告、MV,與拍一部長片的規模相距甚遠。長111分鐘的《世外》經歷無盡困難,不但完成,還賣到了世界各地,已確定會在北美上映,而發行商則是發行宮崎峻的GKIDS,可見質素已被肯定了,票房如何,還要看下去。
《世外》的編劇/監製楊寶文(Polly)是資深電影人,多年前她人在北京,常看到十字路口人車爭路,吵架經常發生,她想寫一個關於恨仇的故事。有天她遇上日本作家西條奈加小說《千年鬼》,感覺這就是自己一直想拍的故事,開展了改編的工作。有豐富電影製作經驗的她,最初想過拍真人電影,但後來怕拍出來像套鬼片,有了將它變成動畫的想法。經介紹,她認識了香港動畫界頗受好評的Tommy(吳啟忠),Polly一邊申請政府電影融資計劃,因為不足以完成電影,另一邊到世界各影展找資金,終於在日本找到中東的投資者,七年之後,電影終於誕生。
暴力不斷發生
《世外》是一個關於死後,關於輪迴的故事。因為Polly一直在人世觀察的仇恨,化作故事後,只有輪迴才說得通。她筆下的鬼差小鬼,遇上不自知剛死去的女孩小妹。本來小鬼要助她轉世投胎, 但小妹一直在尋找失去的弟弟。《世外》裡有一個設定,人體裡有一個「鬼之芽」,每當人心出現仇恨,它就會滋長,到了無法再長大時,此人會化作「人鬼」,一個喪失理智,吞噬一切的怪物。由於小妹心有鬼之芽,不拔去無法轉世。小鬼於是用法力,助她回到過去,讓她看到自己的仇恨如何產生。沒有想到,本來不懂人性的鬼差,漸漸了解到人性和仇恨,當「世外」的天女本來因為小妹心中的鬼之芽無法化去,想將她灰飛煙滅,小鬼與天女達成協議,以一千年為限,只要期間小妹在不斷轉世間也沒有化作人鬼,就讓她投胎轉世。
作為動畫長片,《世外》沒有採用一個全家歡、給人愉快觀影的取向,它的題材非常嚴肅,日式動畫造型的風格下,畫的是歐洲故事背景,配上文藝內容,創作野心極大。而且香港市場太小,陰間的題材在某些國家屬敏感,因此團隊一開始就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加上大膽採用非線性敍事手法,初看同時寫小妹/小鬼一條故事線,轉眼跳到古蘭公主的故事,再跳到姜山的故事。電影要過了一半以上,才開始慢慢收線,原來所有故事都是關連的。故事結構十分複雜。內容上, Polly大膽的讓暴力不斷發生,來寫人間仇恨的惡果,當然是放棄了動畫市場最大的兒童觀眾,但在表達上,更清晰也更震撼了。
《世外》的製作費約300至500萬美元,以它的規模以言,在國際動畫界屬於十分便宜。以製作水平而言,它自然不能與動畫王國日本的頂級製作相比,但絕對稱得上國際級動畫製作。《世外》不是完美無缺點,但它的創新和內容,肯定是今年香港電影三甲之作,論水平,它也肯定在香港動畫史上留名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