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9-12 04:29:26
日報

演而優則導?

分享:
舒淇 鄭中基

「演而優則導」絕不罕有,更是娛樂圈常見的一條路,但這條路不一定是康莊大道。有人一步到位,在國際影展獲得肯定;有人就搞完一大輪,最後只留低一套毀譽參半的作品。最近就有兩個最好的對照:舒淇同鄭中基。

舒淇,廿幾年來都一直是華語影壇女神級人物。無論是侯孝賢《千禧曼波》、《最好的時光》,還是周星馳《西遊.降魔篇》,觀眾都對她擁有深刻記憶。拎過金馬影后、金像女配的她,終於第一次執導,就憑處女作《女孩》殺入威尼斯影展主競賽,雖然口碑未算一面倒,但現場觀眾十幾分鐘掌聲,已經足以證明舒淇成功用導演這個新身份得到認同。

何解舒淇做得到?首先,她有國際視野,不但常常出現在各大影展,更是史上第三位擁有「四大滿貫」(康城影展、威尼斯影展、柏林影展和奧斯卡金像獎)評審的華人女星,清楚影展觀眾想要甚麼。再者,《女孩》係一部極具私人性質的作品,它自己童年家暴經歷為創作原型,將傷痕搬上大銀幕,可能會有觀眾覺得太赤裸,但無可否認,誠意就是導演的最大招牌,加上余靜萍掌鏡、張叔平剪接,專業班底讓作品更有保障,難怪首部作品就能立足歐洲舞台。

adblk6

另一邊廂,鄭中基的《阿龍》就顯得弱得多。電影本身潛伏多年,終於上畫,首周票房100萬,成績只算一般。內容上,它明顯想挑戰尺度:鄭中基為愛女報仇不惜走入監倉,與囚犯激戰,仲自殘整斷雙指,全部都是大膽場面,但最後為了內地市場剪走不少精華,結果三級狠勁無以為繼,又討好不到商業市場,落得兩頭唔到岸收場。當然問題不止尺度上。《阿龍》有觀眾形容設定似《殺破狼II》又似《殺破狼.貪狼》,新鮮感不足,而且文戲太多搞到節奏窒下窒下,一時又講佛家道理,一時又講情情塔塔,最後只係落得四不像,觀眾難免感到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