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7-14 06:00:00

9月3日為甚麼放假?

分享:

打工仔一年享有最少12天的勞工假期,適逢今年是國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香港也跟隨內地將9月3日訂為假期,令市民今年額外多了一天假期。若市民只是利用該日去吃喝玩樂,完全不了解訂立假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不善用這天去認識抗日戰爭的歷史,這個假期便會失去意義,亦有負國家的期望。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去年2月27日,將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讓民眾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英烈先驅,並銘記和彰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艱苦歷史和重要地位,以及重申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中央希望透過紀念日和每年舉辦紀念活動,去激勵所有中國人為實現民族復興和中國夢而共同奮鬥。假期正好方便全國人民參加連串紀念活動,包括抗日歷史的展覽和文藝晚會、播放抗戰為題材的劇集等,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天,並會在當日舉行大型閱兵儀式。

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特區政府有責任讓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認識這段重要的近代史。雖然特區政府也會舉辦相關展覽和講座,並會於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官方紀念儀式,但活動宣傳明顯不足,不少市民只知多了一天假期,卻不清楚放假的目的。若政府舉辦連串「行貨」的紀念活動,負責安排活動的部門為求「交人數」,只是找來一些「愛國團體」撐場,營造氣氛,塑造一個全城熱烈參與的景象,無疑是自欺欺人,絕對無助市民理解「八年抗戰」和「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意義。

adblk5

香港回歸已經18年,但不少人對國家認識、國情了解明顯不足,更有不少人對內地社會發展有不少誤解,因此政府必須痛定思痛,教育局、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等官員應跨部門合作,利用這個契機,向市民特別是青年人介紹近代中國的變革,做好國民和公民教育工作,增強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民族的認同感。政府亦應改變過去舉辦紀念活動的「老土」模式,可善用電子媒體和網上的平台,多元化向市民講述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令這天假期變得更有意義,否則香港的下一代只會與國家愈來愈脫節。

立法會議員